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是农业灾害事故频发地区,农业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急需农业保险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但广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自1985年复办以来发展缓慢,农业保险的缺失根本无法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于2007年开始进行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工作。本文在农业保险试点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广东省农业保险行为主体--政府、农户、经营农业保险公司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过程中面临困难和问题,借鉴国外农业保险成功经验,为政策性保险参与双方--政府、农业保险经办公司的建议。
文章首先对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的文献做了简单回顾,然后结合政策性农业保险定义与准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作为分析工具,系统总结研究广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对广东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中山、佛山、珠海和梅州的情况进行了专门考察。首先介绍了试点主要做法、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借助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对农户、政府、保险公司三个行为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在险种设置上,一方面险种无法满足农户需求,另一方面险种设置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盈利状况,险种设置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均衡点难以掌握(2)受种植规模小、非农收入高,赔偿数日少的因素影响,农户农业保险需求仍然偏低(3)规模大户比散户更易获得农业保险补贴,农户间公平性问题未得到解决(4)农业保险目前保费收入大部分来自财政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性受到财政补规模的限制。然后结合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情况及国内外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最后立足于广东省情从政府和保险公司两个层面,对下一步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