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抗菌药物作为生长促进剂或者治疗药物大规模应用于食品动物,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迅速增加。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对于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本文旨在了解安徽地区鸡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状况及其传播特性。 本研究从安徽地区四个养殖厂分离大肠杆菌,经大肠杆菌显色、生化及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鉴定,共鉴定出202株大肠杆菌。 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02株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2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值,结果显示,受试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较大差异,对土霉素(98.0%),阿莫西林(93.5%),强力霉素(90.6%)耐药率很高,其次对洛美沙星(77.5%),头孢曲松(70.3%),氧氟沙星(68.8%)的耐药率达到了60%以上,对庆大霉素(34.5%)、安普霉素(28.0%)、头孢噻呋(17.5%)和阿米卡星(8.4%)耐药率较低。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较为严重,6耐以上的菌株占72.8%,10耐以上的菌株占13.9%。 采用PCR方法对202株大肠杆菌进行 ESBL(blaTEM、blaCTX-M、blaSHV)和PMQR(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cr、qepA基因的检测,49.5%(100/202)的大肠杆菌检测出了ESBL基因,其中blaCTX-M, blaTEM-1和blaTEM-206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9.8%(40/202),24.3%(49/202)和11.9%(24/202),未检测到 blaSHV基因;37.1%(75/202)的大肠杆菌检测出了PMQR基因,qnrS和aac(6’)-1b-cr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4%(21/202)和32.2%(65/202),未检测到qnrA,qnrB,qnrC,qnrD,qepA基因。ESBL和/或 PMQR基因在31株大肠杆菌中同时被检测出。2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blaTEM-1, blaCTX-M和qnrS基因,2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blaCTX-M,qnrS和aac(6)-1b-cr基因,blaTEM-1, qnrS和aac(6)-1b-cr基因在另外2株大肠杆菌中同时检出。本研究首次检测出携带 blaTEM-206耐药基因的鸡源大肠杆菌,同时首次检出一株鸡源大肠杆菌同时携带blaTEM-206, qnrS和aac(6)-1b-cr基因。 对49株携带ESBL和/或 PMQR基因的菌株进行PFGE的分子分型,共分为43个亚型,PFGE谱型多样化,没有显示主要的图谱,提示这些菌株之间并不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安徽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ESBL(49.5%)和PMQR(37.1%)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均较高。PFGE谱型多样化,没有显示主要的图谱,提示这些菌株之间并不存在克隆传播现象。ESBL和 PMQR耐药基因流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这些质粒介导的耐药因子在大肠杆菌间的水平传播所致。本研究首次对安徽地区鸡源大肠杆菌ESBL和PMQR基因流行状况和传播特性进行研究,首次检测出携带 blaTEM-206耐药基因的鸡源大肠杆菌,同时首次检出一株鸡源大肠杆菌同时携带blaTEM-206, qnrS和aac(6)-1b-cr基因。本研究为大肠杆菌ESBL和PMQR基因介导的耐药传播机制研究和耐药性控制奠定基础,也为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