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和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肝郁脾虚证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旨在探索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将我院消化科门诊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诊断的100例病人,按照随机对照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予和胃消痞汤口服,一日3次,每次100m1饭后服;对照组50例:予胃苏颗粒5g/次,3次/日+人参健脾片4片/次,2次/日,饭后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随访4周,量化并记录症状积分,运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总疗效: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按Ritid分析中的置信区间重叠法,两组95%CI有重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治疗<R对照,两组等级是从“好”到“差”排列,表明治疗组疗相对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起效时间的比较,第1周、2周、3周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起效速度较对照组快。4.病情程度:两组对轻度患者的总有效率都为100%,治疗组对中度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为59.09%;表明两组方案都对轻、中度患者的效果较好。两组重度患者例数较少,无法说明疗效问题。5.组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的比较:除对照组在失眠多梦症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组内的其他单项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单项症状的比较:在失眠多梦、嗳气呃逆、善太息或烦躁易怒等症状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效果优于治疗组。6.治疗组1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6.82%,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表明和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好、起效较快,对暖气呃逆、失眠多梦、善太息或烦躁易怒等症状效果显著,1个月内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