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A应用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探索与PTTG1在晚期进展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LR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为最为常见的男性的肿瘤,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患者中,前列腺癌有1,276,106例(7.1%),占新发肿瘤的第三位。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排名第一、死亡率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6位,其发病上升速率位居近十年来的第一位;且因为早期筛查效率不高,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相较于西方国家,有着显著的差异,在2013年我国前列腺癌初诊患者中,中晚期患者的比例更高(58.1%)。前列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男性健康与生命的恶性疾病。因此,切实有效的提高前列腺癌防治水平,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提高早期诊断率,早发现早诊断;另一方面是优化晚期前列腺癌诊断策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针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寻找合适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是提高疾病综合疗效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广泛应用的PSA广泛检测,PSA的特异性不高,这种情况导致了对患者过度诊疗,造成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新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又能防止前列腺过度诊疗,同时,无创性检测,也将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理想生物标志物。另一方面,我国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患者中,中高危患者比例占大多数。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 CRPC)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肿瘤增殖、侵袭的形成机制,找到肿瘤靶向分子的特效药物等,是临床前列腺癌的研究中难点和着重点。研究目的: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效能,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癌穿刺活检,避免过度诊疗,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我们利用NGS技术,寻找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可能的关键分子,着重研究其分子生物学功能,阐明其在前列腺癌恶性进展,耐药性机制,肿瘤学相关特征所起的作用,对今后的肿瘤大数据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打下一定基础。研究方法:我们收集了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拟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穿刺患者共447例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样本,通过化学免疫发光发测量尿液PSA值,并依据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信息、病理确证情况,探索尿液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同时我们分析前期科内公共数据库所拥有的关于中国前列腺癌转录组学大数据资料,筛选相关数据,甄别挑选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分子。对所筛选分子进行分子生物学功能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其可能相互作用的上下游分子。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TTG1在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利用q RT-PCR检测PTTG1的RNA表达水平,应用过表达PTTG1观察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侵袭能力的变化,迁移能力的变化。通过Si RNA敲低PTTG1的表达,观察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侵袭能力的变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通过肿瘤组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PTTG1可能相互关联的分子,并利用相关联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的应用,观察PTTG1及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的变化,探明可能的上下游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初步探索并验证了前列腺癌尿液PSA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在我科临床前列腺穿刺患者的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检测了尿液PSA的表达水平。发现了尿液PSA血尿比的水平能够有效区分PCa和BPH患者,尤其是在传统前列腺癌诊断灰区(PSA4-10ng/ml),以及中国人群特殊灰区(PSA4-20ng/ml),其相较于血清PSA和PSA游离比有更好的诊断效能,便于指导临床前列腺穿刺阳性概率的快速判断。第二、三部分研究在前期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功能学实验层面证实了PTTG1能够促进前列腺的增殖、迁移侵袭,因此进一步探讨PTTG1可能介导的生物学机制及参与的分子信号通路。在对小鼠荷瘤模型药物治疗时,我们发现,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联合卡铂能显著抑制PTTG1的表达,并抑制前列腺癌增殖,同时行基因芯片检测我们发现了PTTG1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FOXM1/PLK1-DDR通路。通过敲减FOXM1、PLK1,我们发现PTTG1是FOXM1的直接下游靶基因,PLK1与FOXM1可以通过磷酸化水平的高低,产生相互作用。因此,DDR-PLK1/FOXM1-PTTG1可能通过转录层面对基因的调控从而促进前列腺癌迁移侵袭和转移。研究结论:基于尿液的PSA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液体活检,尿血PSA比可以辅助预测前列腺癌,尤其是在前列腺癌传统诊断灰区(PSA 4-10 ng/ml)以及中国人群特殊诊断灰区(4-20ng/ml)的穿刺人群,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穿刺。PTTG1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研究,证明其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DDR-PLK1/FOXM1-PTTG1通过转录层面对基因的调控从而促进前列腺癌迁移侵袭和转移,阐明其在前列腺癌恶性进展,耐药性机制,肿瘤学相关特征所起的作用,能对今后的肿瘤大数据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打下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进入新时代,师范大学面临着从去师范化到再师范化的二次转型。再师范化转型不只是从"教师教育"到"师范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的重新转换与回归,还是对更有质量、更具特色、更富内涵的师范教育的迁跃与提升。初次转型的综合化发展与百年师范的历史底蕴为师范大学引领再师范化转型创造了条件。再师范化转型既是师范大学的初心回归,也是现实所需;既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效应对,也是其优势再造之途。师范大学再师范化亟待形塑"三个
随着社会群体性学历教育的提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才任用的学历要求水涨船高等学历浪费的社会现象。这对高职师范类专业的生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师范类专业认证无疑是高职师范类专业的一根救命的稻草,一缕"将夜"的曙光。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对师范类专业培养条件和培养质量的全面检测和优胜劣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和依据,因此必须对照认证标准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完善。拟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通过调研确定符
器官移植作为上世纪的重大医学突破之一,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已经成为器官衰竭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上世纪70年代后免疫抑制剂的出现,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得到有效控制,移植物的存活期得以显著延长。但移植排斥反应并未完全得到解决,移植排斥导致的移植物失功依然是困扰免疫学家的难题。移植排斥是机体免疫系统针对同种移植抗原刺激后多种免疫细胞和多类型免疫应答反应的综合结果。免疫排斥机制极其复杂,不仅涉及移
学位
新时代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生的职前学习对之后的工作起着较大的影响,化学教师在职前的素养和能力也影响着职后的工作。基于新师范发展的要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采用化学卓越师范班的培养方式,对师范生进行科研创新、教师技能、教师实践能力的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卓师班在科研创新课程中采用化学教育科研法课程,课程的开展是围绕课内课外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以赛促进科研进展,提升学
近年来,隔日断食法受到不少人追捧,属于轻断食的一种。但研究证明,隔日断食法减掉的体重中,肌肉流失"贡献"了不少。多项研究表明,在同样热量值的前提下,营养素在三餐中的摄入越均匀,身体对营养素的利用率越高,得到的效果越好。
期刊
目的:探究ICU亚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重症监护室的2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8年1~8月未实施ICU亚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为实施前;2018年9月~2019年2月实施ICU亚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分别选取40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比较实施前、后ICU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ICU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
随着我国海上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尤其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权益的维护,推动海军战略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变,海上各类军事行动日益频繁。军事潜水打捞、水下特种作战和潜艇脱险等水下活动都极有可能发生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此外休闲潜水人数迅速增长,水下和高气压工程作业量陡增,这些人群都面临着极大的DCS风险。相对于普通临床疾病,DCS的病例数量有限。探
研究背景与目的:PRKAG2基因突变可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典型特征是:心室预激、进展性心脏传导功能障碍、心脏肥厚,以及心肌细胞糖原过量沉积,被定义为PRKAG2心脏综合征,属于糖原累积性心肌病,少数病人可出现骨骼肌异常等心脏外病变。该病虽类似肥厚性心肌病,但与之不同的是,PRKAG2心脏综合征无肌节排列紊乱,无或少量心肌纤维化。PRKAG2心脏综合征虽然罕见,但经家系分析显示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
研究目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发病率在1/10001/400,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主要由PKD1或者PKD2基因突变导致。以双侧多发性肾囊肿以及进行性肾脏总体积增大为特征,导致尿液浓缩障碍、高血压、多尿、夜尿症、疼痛、肾结石、血尿,感染和肾功能逐渐丧失。在欧洲,每10名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