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环境损害的私法救济模式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私法相互渗透,已经成为现代法学发展的重要态势。生态环境作为环境公益,涉及到不特定多数主体的公共利益,多由行政法进行救济。但是传统公法救济以惩罚性为主,惩罚数额与严重的损害后果不相匹配,难以填补损害,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补救性行政命令在因物质循环及流动情况导致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的情况下没有适用的空间,也无法对期间损失与永久性功能损失做出赔偿,单纯依靠公法规制难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私法的损害填补功能和预防功能可以有效的弥补公法规制的瑕疵,避免公地悲剧。2019年12月公布的《民法典(草案)》对“生态环境损害”做出了规定,反映了生态环境损害私法救济的变化趋势。但私法的私主体权利本位与生态环境公益损害看起来相互矛盾,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理论基础、求偿主体、构成要件、损害评估、救济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适用障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救济以及“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在环境侵权停留在生态环境本身,没有造成特定主体权益受损的时候,生态环境损害缘何能在私法框架内获得救济,这是生态环境损害民事责任讨论的前提。赋予生态环境主体资格、转化为财产权益受损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学说都有其局限性,环境权理论为生态环境损害私法救济展示了可能性。环境权在我国属于正在生成中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支配和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生态环境损害本质上是对公众环境权的损害,环境权理论是私法手段得以在生态环境损害领域运用的进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为生态环境损害的民事责任做出了制度尝试,但两种制度规则不一,程序适用困难,为此,探析生态环境损害中以法院审判为中心的私法救济模式,明确民事责任体系尤为重要。从责任构成上来看,出于对生态环境损害公益性的考量,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法律救济体系应予以重塑,确立过错责任原则,将违法性作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前提条件,因果关系举证责任不予以倒置,实现经济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修复之间的平衡。从责任承担的角度,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核心和目的就是要对生态环境做出填补,确立生态恢复理念,把恢复性责任作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重中之重。重视预防性责任以及精神性责任,创设新的责任履行方式,实现生态环境损害的预防和填补。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限制在“严重的人身损害”,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徒私法救济不足以自行,对私法救济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索并不意味着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只依靠私法救济手段就完美无缺,必须和公法规制的完善共同发挥作用,弹好生态环境损害预防与救济的合奏曲。
其他文献
本论文基于石墨烯制备方法的最新进展,通过液相剥离石墨制备石墨烯的创新设计和优化实验,成功制备出大面积的单/寡层石墨烯,研究了液相剥离机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形态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每天都有海量的数据被收集并存储下来,导致数据爆炸式增长。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额信息至关重要,聚类算法一直是数据挖掘中倍受关注的研究内容,改
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社会组织政策的规范和引导。在相关政策的作用下,社会组织的价值逐渐得以凸显,并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其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组
近些年,船舶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航运的大趋势。船舶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航行、智能货物管理、智能能效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船舶推进轴系是船舶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智能识别和诊断船舶轴系的各种故障,是进行船舶轴系智能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研究的关键。本文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研究,针对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参数σ选取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人工蜂群(IABC)算法
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变成电能再输送给用户。因频率和电压是衡量电能性能的主要指标,为了使电能品质得到保证,所以机组的转速必须保持在额定范围。水轮机调节系统不仅是高阶、
网络语言创新现象指的是在网络交际中产生、主要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不同于一般日常交际已有现象的新语言现象,比如新兴的“被XX”结构。这些网络语言创新现象有的偏离汉语的
新媒体环境是以互联网第三代媒体为主要传播媒介,受众自主选择信息内容,具有个性化和互动性等特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信息筛选,自主选择接受。因
微博是一种基于相关关系、信息共享、传播和注册用户获取信息的移动信息平台。微博传播的速度和形式与电视新闻、报纸等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都大不相同,微博更为简单、迅速、
在液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微小固体颗粒常因密封介质携带或端面动压槽负压吸入而进入密封间隙润滑膜,引起润滑膜流场特性变化和因沉积造成动压槽堵塞,严重时会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精神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康复资源日益科学化和多样化,精神障碍患者对康复资源的有效使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复原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但是现实中很多患者没能主动有效的使用康复资源。因此,如何实现康复资源的有效使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赋权理论,运用个案研究法,以W院“共话社区·有名堂”系列服务为例,综合分析了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使用康复资源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出路。研究前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