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消化道线虫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寄生虫病,每年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物。然而,随着化学药物对线虫防控弊端的日益凸现,目前需寻求一种动物--环境友好型线虫病防控方法。近年来,利用线虫的天敌--食线虫性真菌对线虫进行生物防控备受关注。少孢节丛孢菌作为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之一,随着对其全基因组的测序成功和部分基因功能的研究,为阐明真菌作用线虫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前期基础。少孢节丛孢菌对线虫的作用包括吸引、识别和黏附、侵染、消解等过程,其中黏附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捕食线虫性真菌捕食线虫的基础。因此,对少孢节丛孢菌黏附线虫的研究不但可以揭示真菌与线虫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而且对新型线虫生物防控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并选取其中少孢节丛孢菌A1株作为研究对象,克隆了该菌的一种黏附蛋白(命名为ADP1)基因,并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通过与线虫的相互作用验证了其黏附功能,为进一步揭示真菌黏附线虫的分子机制及高捕食活性真菌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1.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氨基酸对其捕食器诱导效应研究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分布情况,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分离培养阿勒泰地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通过对纯化后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出5株少孢节丛孢菌和1株圆锥节丛孢菌。采用浓度分别为0.5、0.05、0.005g/L的L-苯丙氨酸、L-色氨酸、L-蛋氨酸和L-缬氨酸对已分离的圆锥节丛孢菌AS3株进行捕食器的诱导,发现各组氨基酸对捕食器的产生均有诱导效应,且以0.05g/L的L-苯丙氨酸诱导产生的捕食器总数最多。2.少孢节丛孢菌黏附分子ADP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表达研究通过PCR方法扩增了少孢节丛孢菌(新疆分离株A1)黏附蛋白ADP1基因,经测序后对其基本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了预测。通过酶切的方法将其与GFP基因进行融合,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28a-GFP-ADP1和pET28a-GFP蛋白,分别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发现目的融合蛋白和对照GFP蛋白分子量大小分别约50KDa和35KDa,与预期大小相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GFP蛋白和GFP-ADP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5.3mg/mL和12.6mg/mL。3.重组融合蛋白GFP-ADP1的纯化及其与线虫作用初步研究将表达了的融合蛋白GFP-ADP1和对照蛋白GFP进行纯化,配成相同的物质量浓度于25℃条件下分别与活的的秀丽隐杆线虫J3期幼虫作用1h,用PBS溶液漂洗虫体,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GFP-ADP1蛋白组的线虫表面仍能观测到绿色荧光,而GFP组在漂洗后检测不到绿色荧光,提示GFP-ADP1蛋白对线虫具有黏附作用。在4、16、25和37℃的温度下,GFP-ADP1对线虫发生作用1h后,经漂洗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GFP-ADP1对线虫均有黏附作用,且在25和37℃时粘附效果较好;在25℃条件下用GFP-ADP1作用于线虫10、20和30min后,黏附在10min时已开始发生,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其粘附亦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