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发生了深刻转型,这在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小说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书写中,一直是唱大戏的文学样式。对90年代小说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角度繁多,甚至得出的价值判断大相径庭。笔者感兴趣的是,90年代小说创作所呈现出的探索性、多变性和争议性。所以笔者又选取了一个新的视角,从“消费主义文化语境”这一文化背景入手,将“消费主义转向”作为90年代小说的研究方向。90年代的中国大踏步迈进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慢慢上升为主导的文化潮流。区别于意义更为宽泛的“消费文化”,在本论文中使用“消费主义”一词,贯穿全文,目的是为了强调消费文化具有文化霸权性质和生活方式内涵的双重特性。消费主义,广义来说,是指消费主义文化。狭义来说,是指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互动的平衡态势。消费主义的扩张,促成了消费主义文化语境的形成。小说的消费主义转向,便孕育其中。消费主义转向,是总的理论假设和出发点,也是包含多种创作风格渐进式变化的整体概括。小说的消费主义转向,指的是作家的创作意识、小说的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打上了消费主义的烙印,与以往消费主义文化未出现,或者没有强大到形成文化语境的规模影响之时代环境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差异。本文主要考察的作品范围是《小说月报》、《收获》和《花城》三本文学期刊上面,六位代表作家,即陈染、林白、池莉、王安忆、何顿、韩东,在1990-1999年间发表的中长篇小说,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对90年代小说的消费主义转向做出分析和评论。90年代消费主义转向,具体而言,有四个方面的具体转变。转变之一,私人生活与表达的宽泛化,即小说从公众生活领域撤退,关注私人生活,并在小说技巧上有更广泛的表达欲望。以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转变之二,平民生存与大众的分层化。指的是小说从精英意识向大众立场的转变,开始了对大众本身的分层化定位和书写。以池莉的《你以为你是谁》和《云破处》为例。转变之三,身体探索与欲望的显现化,再现了文学从形而上的道德追问转向形而下身体审视的革命性变化。王安忆的《我爱比尔》和林白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