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初步阐明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PA-B)的药效物质基础,鉴定PA-B中结合氨基酸和单糖的组成;建立PA-B的谱效关系,找出化学指纹图谱中与药效相关的色谱峰;分离鉴定指纹图谱中与色谱峰对应的化合物,并测定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验证谱效关系分析结果。方法1.PA-B中结合氨基酸和单糖组成的鉴定采用酸水解PA-B,OPA(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一级氨基酸和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单糖,HPLC法分析测定氨基酸和单糖组成。2.PA-B的谱效关系研究采用HPLC-ELSD对不同批次PA-B进行分析,对检测器、流动相、色谱柱、柱温、流速等洗脱条件进行筛选,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PA-B的HPLC-ELS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采用SPSS 20.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MTT法对10批PA-B进行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检测,以IC50值作为观测指标,结合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谱效关系。3.PA-B的分离及活性检测采用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分离PA-B,并结合磁共振波谱、质谱和MTT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活性检测。结果1.PA-B中结合氨基酸组成和单糖组成的鉴定PA-B中含有13种结合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7种结合单糖:甘露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2.PA-B的谱效关系研究(1)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XDB-C18(4.6 mm×250 mm,5μm),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50℃,载气流速1.6 L/min),梯度洗脱(有机相:乙腈,水相:0.05%TFA的水),流速0.9 m L/min,进样量30μL,柱温35℃,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规定。(2)采用HPLC-ELSD建立了10批PA-B的指纹图谱,确定14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10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861~0.993之间,相似度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378%,它们的特征值均大于1,故原始的14个变量可以用这3个主成分变量代替。主成分得分图表明,10批样品可分为三类:S1、S3、S4和S8为第一类,S2和S5为第二类,其余的为第三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批样品被分为三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3)10批PA-B对HSC-T6细胞增殖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24、48 h的IC50分别在82.01~98.99μg/m L和73.29~92.68μg/m L之间。(4)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PA-B的14个共有峰中除10号和11号峰外,其余峰与IC50值的关联度均大于0.6,即有12个峰所代表的成分与PA-B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具有相关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X4、X7、X10和X11与IC50值的相反数呈正相关,且它们的回归系数也较大,即它们对PA-B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贡献较大。综合上述两种分析结果,确定峰4和峰7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可能是PA-B中的药效成分,但尚不能确定其是否为主要药效成分,因PA-B中化学成分尚未完全探究清楚。3.PA-B的分离及活性检测从PA-B中分离到9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9,12-十七碳二烯酸甘油酯(指纹图谱中的X4,下同)、化合物2:十九烷酸甲酯(X5)、化合物3:油酸甘油酯(X6)、化合物4:13,16,19-二十五碳三烯酸(X7)、化合物5: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甘油酯(X10)、化合物6:亚油酸(X9)、化合物7:十六烷酸(X12)、化合物8:油酸(X13)和化合物9:十八烷酸(X14),除化合物3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是从美洲大蠊中首次分离得到。在实验剂量下,化合物1、3、4和5对HSC-T6细胞增殖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它们和PA-B在24 h的IC50分别为67.03、70.46、102.20、121.03和75.29μg/m L,在48 h的IC50分别为65.77、69.85、97.15、101.47和70.74μg/m L,其余4个化合物对HSC-T6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PA-B)中含13种结合氨基酸和7种单糖;建立了PA-B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峰4和峰7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可能是PA-B中的药效成分;从PA-B中分离到9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归属于指纹图谱14个共有峰中的9个峰;单体化合物1、3、4和5对HSC-T6细胞增殖均有较好抑制作用,该结果与谱效关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化合物1、3、4和5是PA-B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