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界面是临界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因具备对方特征并发生相互转化而形成。本文认为,隐喻和转喻界面(下文简称“隐转喻界面”)是指隐喻和转喻在一定条件下因具备对方的特点并发生互相转化,最终形成彼此兼容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以体验哲学为视域,以英汉语政治类语篇为语料对隐喻和转喻进行认知分析,考察二者的区别性特征、其界面的实质及其连续体关系,并陈述研究结果给语言教学、翻译及词汇学等领域带来的启示。 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体验哲学视域下人类存在主客观相融的思维方式,人类的主观认知经验是该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人类的主观认知经验往往因人而殊异,人类的认知视角因此迥异而多变。随着认知视角的变化,人类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理解会产生认知相对性。同理,由于认知视角定位的不同,人类对客观事物所划分的任何界限均存在相对性。因此,人类发现或寻找的家族相似性同样具有相对性,而基于家族相似性而形成的范畴化因此也具有认知相对性。 (2)隐喻和转喻的五类区别性特征(认知域、认知基础、认知功能、特征突显以及语义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会分别发生相互转化,隐喻和转喻由此催生相互转变。此处的一定条件是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视角发生转变,认知对象被重新范畴化以及范畴化相对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隐喻和转喻的区分并非是固定不变,而是同样存在相对性。 (3)经上文分析可知,隐喻和转喻的互相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认知视角发生转变;二是认知对象被重新范畴化;三是受范畴化相对性的作用。在这三个条件的作用下,隐喻和转喻的区别性特征会发生相互转化,隐喻和转喻也就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二者最终形成彼此兼容的形式。根据本文对隐转喻界面的定义,本文认为,隐转喻界面是隐喻与转喻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彼此兼容形式。由于隐转喻界面的存在,隐喻和转喻构成连续体关系。隐喻和转喻分别位于连续体的两端,隐转喻界面位于隐喻和转喻之间。再者,连续体具有双向性,即隐喻可通过界面转化为转喻,转喻同样需要通过界面而转变为隐喻。此外,隐转喻界面形成的关键条件是认知视角发生转变,认知对象被重新范畴化以及受范畴化相对性的作用。而认知视角、范畴化以及相对性均为人类主客观相融思维方式作用的结果。因此,隐转喻界面及连续体关系均为人类主客观相融思维方式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