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肥胖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一个我国乃至全球急需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针对中小学生肥胖危险行为干预的证据层出不穷,但被动干预效果往往不持久。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概括了行为转变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到社会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强调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在个体行为改变中的相互作用,当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达到一定水平后,行为发生改变。本研究通过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肥胖流行趋势,开展基于IMB理论模型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社区干预研究,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探索有效的肥胖干预手段,控制和解决严重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肥胖问题。研究方法在2014年12月对上海市闵行区龙柏社区服务中心所辖全部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除身高、体重以及反应腹部脂肪分布的腰围、臀围等体检指标外,本研究还增加了体脂百分比作为干预效果判断的指标,以达到更准确判断效果的目的。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3所小学和2所初级中学作为干预学校,另外3所小学和2所初级中学作为对照学校。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判断为超重、肥胖的学生,排除继发性肥胖或伴有严重心、身功能异常者,排除在1年内参加过或将来1年内拟参加其他超重肥胖干预研究项目者,并排除一年级、五年级和初三年级学生。最终共纳入680名干预组中小学生和412名对照组中小学生,对干预组学生实施基于IMB模型的行为干预,包括针对学生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和行为四方面的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对照组学生继续原有社区健康管理方案,并在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以评价干预措施的肥胖干预效果,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况调查本次共调查5942名中小学生(男生3250名,女生2692名),平均年龄为9.9±2.1岁。其中超重人数843名(14.2%),肥胖人数747名(12.6%)。男生中超重、肥胖人数分别为536名(16.5%)和515名(15.8%),女生中超重、肥胖人数分别为307名(11.4%)和232名(8.6%),男生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小学组(n=4509)与中学组(n=1433)男女生比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小学组肥胖检出率(13.2%)高于中学组(10.5%),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超重肥胖学生肥胖相关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和行为情况本次共调查1092名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男生714名,女生378名)。其肥胖相关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和行为各部分的得分分别为3.5±1.8分(满分8分)、9.1±2.5分(满分13分)、4.7±1.3分(满分6分)和6.9±1.6分(满分9分),总得分为24.1±4.8分(满分36分)。其中以“肥胖相关因素”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仅占3.9%,其次是“学校是否开展过肥胖相关的课程”的有利动机率最低,仅占22.7%。男生在肥胖相关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和行为各部分的得分分别为3.5±1.8分、9.0±2.4分、4.6±1.3分和6.8±1.6分,总得分为24.0±4.9分;女生各部分得分分别为3.3±1.7分、9.3±2.5分、4.8±1.3分和6.9±1.6分,总得分为24.3±4.5分,男女生在各部分的得分及总得分上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基于IMB模型的社区中小学生肥胖干预效果评价干预组共纳入680名超重肥胖学生(超重348名,肥胖332名)。对照组共纳入412名超重肥胖学生(超重215名,肥胖197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超重肥胖构成比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衡性较好。干预一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和腰臀比(Waist to Hip,WHR)指标上均有所上升,体脂百分比均有所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较干预组在体重指标上多增加0.8kg,在BMI指标上多增加0.4kg/m~2,且干预后干预组超重肥胖合计构成比的下降幅度(17.5%)大于对照组的下降幅度(10.9%),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肥胖相关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和行为的总得分均有上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由24.8分上升到27.1分,对照组由23.0分上升到23.7分,但干预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来看,对照组学生仅在肥胖相关动机得分上的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机得分由8.6分上升到9.1分;而干预组在肥胖相关信息、动机和行为各部分得分上的上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信息部分得分由3.5分上升到4.2分,动机部分得分由9.4分上升到10.7分,行为部分得分由7.0分上升到7.2,且其动机部分的得分上升幅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组在肥胖相关动机得分上的上升幅度(p<0.05)。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被调查社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且其超重肥胖学生对肥胖相关信息的掌握较差,缺乏系统的肥胖知识,在肥胖相关动机、行为技巧和行为方面的表现也一般。通过基于IMB模型的社区干预措施,干预组无论是在体格检测指标还是在肥胖相关信息、动机和行为方面的的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解决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社区开展基于IMB模型的肥胖综合干预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