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
随着人口格局的改变,我国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多,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脑梗死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脑梗死引起的血管性痴呆(VD)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然而,脑梗死后引发的血管性痴呆却很容易被忽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尤其是脑梗死后无症状认知障碍的患者更容易被忽略,当认知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较为明显的痴呆症状,最佳的治疗时机往往已经失去了,及时诊治不仅可以改善部分症状,而且对防止或延缓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寻找客观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事件相关电位(ERP)冲突负波N270被我们的研究人员发现。研究表明,应用冲突性任务,即具有比较性的任务或者作业时,可以描记出新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也就是与P300波方向相反的一种负波-N270,研究证明,N270是只有在大脑处理冲突信息时才能产生的一种电活动,也就是说,当受试者发现先后连续出现的一组刺激对在形状、颜色或者数据等特性上存在冲突时,比如,受试者发现在连续出现的一对刺激中,第二个刺激出现的形状(S2)与第一个刺激(S1)出现的形状存在矛盾时,即可在第二个刺激S2出现后描记出事件相关电位冲突负波-N270,这也说明,冲突负波-N270受比较及注意的调节。之前提到了Hachinski和Bowler提出VCI概念的意义,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强调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所以对认知障碍的界定应当包括从轻度损害到痴呆的任何阶段,尤其是注意早期的损害。而事件相关电位冲突负波N270主要受注意及冲突的调节,因此,冲突负波N270对轻微认知损害的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且N270由于其受注意调节的特性,对脑梗死后早期尤其是超早期认知障碍的诊断比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理应更加敏感。
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具有相同形状(匹配条件)或不同形状(冲突条件)的刺激对随机出现给受试者。每对由两个连续的刺激(S1和S2)组成,历时300毫秒;它们之间出现的间隔时间是700毫秒。受试者需要在匹配条件下按下一个按钮,并在冲突条件下按下另一个按钮。同时记录他们头皮电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
结果:
通过对本次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在刺激对相匹配(连续出现的一组图形形状相同)的状态下,在第二个刺激(S2)出现后均可诱发出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而在刺激对相冲突(连续出现的一对图形形状不同)的状态下,发现在第二个刺激出现后,不仅描记到了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同时在P300之前还描记到另外一个与之相反的脑电波,即冲突负波-N270。
在本次实验中,发现在刺激对(连续出现的一组图形形状不同)冲突条件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可诱发事件相关电位冲突负波N270,数据分析无一人缺失,但是数据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ERP N270的波幅和峰潜伏期存在差异,即观察组在冲突状态下N270波幅较对照组降低、峰潜伏期明显延迟,数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N270是评价脑梗死后无临床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