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并探讨病耻感及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及作用效应,为促进医护人员早期识别患者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具体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调查问卷)、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The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Second Edition,FACESII-CV)、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某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428例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2)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实行双人录入数据,应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及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则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方差分析时,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akal-Wallis H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来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耻感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构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应用Mplus 8.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通过bootstrap法检验和验证模型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检验水准α=0.05),最后对影响因素间的路径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发放问卷共442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回收率为96.8%。(2)经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2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耻感处于中度水平(40~59分),占49.5%;病耻感较高者(60~96分)有179人,占41.8%;处于较低水平者(24~39分)有37人,占8.7%。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耻感总分为57.59±13.81分;社会排斥维度得分为18.60±5.76分;经济歧视维度得分为8.24±2.57分;内在羞耻感维度得分为13.36±3.85分;社会隔离维度得分为17.39±4.86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3)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疾病分期、职业状态、定居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家庭类型、病程、住院次数、接受治疗类型、化疗周期、自觉疾病严重程度及有无复发或转移方面,患者病耻感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SIS总分、社会排斥维度、经济歧视维度、内在羞耻感维度、社会隔离维度均与心理弹性总分、坚韧性维度、力量性维度、乐观性维度、家庭亲密度维度、家庭适应性维度、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维度、朋友支持维度、其他支持维度、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作为为外生潜变量,心理弹性、社会支持、消极应对作为中介变量,以病耻感作为内生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度良好(X~2/DF=1.399,RMSEA=0.031,CFI=0.992,TLI=0.989,SRMR=0.027)。家庭功能对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正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993、0.583,P均<0.01),对消极应对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路径系数为-0.109(P<0.01);家庭功能对病耻感的影响不显著(β=0.087,P=0.121);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病耻感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β=-0.276、-0.051,P均<0.01),消极应对对病耻感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路径系数为0.552(P<0.01)。研究结论(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病耻感总得分处于中度水平,此类人群病耻感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2)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疾病分期、职业状态、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家庭类型、病程、住院次数、接受治疗类型、化疗周期、自觉疾病严重程度、复发或转移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耻感有影响。(3)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对病耻感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会通过心理弹性、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来间接影响病耻感,心理弹性的作用在间接效应的占比最大。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病耻感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对病耻感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4)社会相关部门及医务人员应重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耻感的产生与发展,综合人口学及疾病相关因素,同时考虑从优化患者家庭功能、提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加强社会支持力度、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等层面,提出预防、降低、消除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耻感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疾病转归,以期减少病耻感对患者、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