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空间转移是中国进入新世纪城市化过程中面对的突出问题,这种宏观区域层面劳动力转移的进行对于国家的经济转型、社会稳定、生态平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显然就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诚然,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的转移曾经是欧美发达国家面对的问题,但是在当代的中国却有着诸多的不同,而这就决定了中国会走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城市化道路。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过多的集中在对劳动力转移现象的分析和国外相关研究理论的引入方面,本文基于劳动力回流和制度保障机制的思考,通过对转移影响的评价,来深入探讨劳动力长距离跨区域转移的可行性。
第一章,绪论。本章详细阐述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视角、方法和思路,对于“城市化”“劳动力”“跨区域”“空间转移”概念做出了较为明确的界定。
第二章、第三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发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地域转移的理论研究模式和一般演变规律,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进而为研究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基础假设分析,从而为本研究的进行夯实了基础。
第四章、第五章,对于中国劳动力跨区域转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首先,说明劳动力的跨区转移是中国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对劳动力的转移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第三,对劳动力转移的宏观驱动力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空间转移的影响、可行性、社会机制保障三方面来评估这种跨地域空间转移的可行性。
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看,对于劳动力转移总的方针应该是适度迁移,大规模流动,未来城市化的进行应是本地城市化与异地城市化相结合的方式,这是中国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所能接受和容忍的最合理方式。
第六章,实证研究。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分析贵州省黎平县劳动力地域转移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黎平县劳动力的外流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城市化必然引起劳动力职业的变动,受制于经济差距的影响,长距离地域转移就成为可能。并在此过程中运用主成份分析、双变量的非参数模型分析,实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基于一种长远眼光和现实发展的需求,认为发展旅游业是必然的,但要注意旅游发展的定位问题,促使旅游与工业发展并重。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作为结论部分,对于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一些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总揽全文,着重在以下三点进行了尝试性的创新研究:
(1)借助人口转移和区域发展理论,从劳动力回流角度来探讨区域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
(2)引入“科举城市化”概念,探讨这种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稳定性。
(3)借用主成份分析聚合各零散要素建立劳动力转移对于黎平县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评价模型。从中依据各指标确定各主成份因子的性质,以此确定“打工经济”对黎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和影响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