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师资保障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举措。文章以县域视角,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
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保障乏力的表现有: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在年龄、学历结构、性别、工龄结构等师资基本配置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教师整体收入水平低,奖金等福利尤其不足,同时,教师待遇存在城乡、校际间的不均衡,其中县城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于农村教师;教师聘用、教师考核、教师流动等具体师资政策存在内容不完善、体系不健全、指标不科学等问题;教师缺乏对师资政策过程的参与,教师对现有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对个人收入、职称等满意度不高,教师职业忠诚度低。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基础保障层面,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和县级财力不足制约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师资供求机制尚未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师资聘用方式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师资管理协调不足,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现象增加了教师负担。发展保障层面,对教师个人发展重视不足,教师继续教育投入不足、开展方式单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极缺。效能保障层面,教师考核制度、师资交流制度不完善,针对性不强。
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高度重视教师地位及其角色,以科学合理的师资政策过程为前提,构建和完善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保障机制:首先是夯实基础保障,从经费投入和使用两方面完善县域内教师经费保障机制,科学规划师资需求,建立以教师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师资供求机制,健全师资管理协调机制、理顺县域内各部门师资管理权限;其次是完善发展保障,通过建立专项经费、革新组织方式等办法加大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并通过教育和引导,组织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再次是提高效能保障,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突出具体指标的针对性、灵活性,完善师资流动机制,提高校际间教师交流的可操作性,并借助师资供求机制,加大师资在教育系统内外部的流动;最后是重视外部保障,协调好内外部关系,并充分利用好外部有利支撑条件。
因此,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以基础保障为前提、效能保障为目标和发展保障为动力的师资保障机制,能全面、有效破解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难题,对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化富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