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冬蓄夏排”的水文调度方式使库区形成了垂直高度差达30 m的消落带。消落带原有植物因不能忍受高强度长时间的冬季淹水而大量消亡,进而造成库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解决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选择适生植被进行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在消落带原位开展适生植物水淹耐受性的研究,了解其在消落带实际生境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选择重庆市忠县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内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和立柳(Salix matsudana)为研究对象。根据冬季水淹深度和水淹持续时间的差异将样地划分为3个样带:对照-CK(海拔175 m)、中度水淹-MS(海拔170 m)和重度水淹-DS(海拔165m)。分别在退水初期及植株恢复生长末期对三个海拔的植株进行破坏性采样,测定分析其根、茎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探究库区水位变化对两个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三峡库区消落带冬季水淹对池杉和立柳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两物种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适应性,但重度水淹对立柳生长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消落带池杉和立柳的生长造成了影响。(1)消落带冬季高强度长时间水淹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池杉和立柳的株高和基径,且对立柳的影响更显著。(2)随着水淹深度和水淹时间的增加,池杉和立柳的根和茎生物量显著降低。(3)经历了退水落干期的恢复生长,池杉恢复生长末期的株高和生物量较退水初期显著增大,且基径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中度水淹组立柳恢复生长末期的株高、基径以及生物量较退水初期均有显著增加,重度水淹组植株恢复生长末期的株高较退水初期显著增长,基径和生物量虽有增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2.三峡库区消落带冬季水淹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池杉与立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量,但退水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池杉和立柳根和茎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果聚糖、淀粉)特征产生了影响。(1)消落带冬季水淹显著抑制了水淹组池杉的根淀粉以及茎可溶性糖含量,对其余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影响。(2)冬季水淹显著抑制了中度水淹组立柳根的蔗糖以及重度水淹组植株茎的果聚糖含量,对其余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消落带冬季水淹对池杉和立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根和茎之间的分配无明显影响,两种适生木本植物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量受到冬季水淹不同程度的抑制。(4)经过退水落干期的恢复,两种木本植物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不断积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恢复生长末期达到甚至超过对照水平。这反映出两种木本植物通过加强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储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水淹,表现出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良好的适应能力。3.池杉与立柳在冬季水淹期间降低蔗糖、淀粉代谢强度等策略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显著影响了池杉和立柳根、茎的蔗糖和淀粉代谢酶活性。(1)冬季水淹对两种木本植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一致。经历冬季水淹后,与茎相比,两种木本植物的根部代谢较活跃。(2)除蔗糖磷酸合成酶外,水淹组池杉和立柳根和茎的转化酶、蔗糖合成酶以及淀粉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3)在恢复生长末期,两种木本植物总体来看仍然是根代谢较活跃,且两种木本植物各处理植株之间代谢强度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在消落带水位变化的情况下主动调整代谢的强度,池杉和立柳能够降低代谢强度度过水淹,并且在恢复生长末期代谢强度又能恢复达到对照水平。综上所述,池杉和立柳能积极地适应消落带水文环境。水淹对两个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造成了影响,其影响又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种类、代谢酶类型以及植株部位不同而不同。池杉和立柳采用静默策略降低代谢强度来度过水淹,但二者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储存特征存在差异。池杉将淀粉和果聚糖储存在根中,立柳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根茎之间的分配比较均衡。在恢复生长末期,池杉和立柳可能通过平衡光合作用产物在生长与贮存间的投入,在下一个水淹周期之前做好碳水化合物储备,保障其冬季淹水期及出露生长期的物质供应。但重度水淹组立柳的适应性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建议在将来的人工植被重建中加强其出露生长期间的管理。由于三峡库区消落带重建植被会反复遭受水淹,对植被修复示范基地内池杉和立柳需持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