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是朱熹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朱熹的史学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又称《八朝名臣言行录》,是《五朝名臣言行录》和《三朝名臣言行录》的综合。其中五朝为前集,十卷,包含了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和英宗五朝,收录人物60人,三朝为后集,十四卷,包含了神宗,哲宗和徽宗三朝,收录人物44人。所收录的人物涉及北宋历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不仅勾勒出了北宋的历史,而且对于把握朱熹的史学功用观、史料观、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及史书编撰得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可以看出朱熹的史学成就、史学方法与史学思想。 本文从史学史的角度,就朱熹《宋名臣言行录》进行系统探索,重点论述其中的三个问题:史学成就、史学方法、史学思想。 史学思想方面:“有补于世教”,这是朱熹对于历史功用的基本思想,由此派生一个思想体系.,与其严密的理学体系契合一致。“自为鉴戒”这是其史学体系重要部分,本质意义是重视历史的教化作用。 在一定的史学思想支配下,形成了历史观和品评历史人物的标准。 史学方法方面:具体问题的处理上,采取了对所录人物善恶俱书,使人自为鉴戒的方法,而不是像后世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专取人物的良言懿行,这样就保证了历史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宋名臣言行录》收录了104位历史人物,这些人物中既有司马光,亦有王安石等,在文字表述上面,朱熹对于这些历史人物无一字之褒贬。但是,书中我们能明显的体会到朱熹对于所记人物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评价,甚至综合起来可以看出朱熹对于整个北宋历史的认识。这种方法继承了司马迁寓褒贬于叙述的史法。 在史料取舍方面,朱熹通过所引材料形成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看法。《宋名臣言行录》摘录了大量北宋官私文集,国史实录、杂史、别史、文集、笔记、碑志、行状等百余种。有的史料,特别是一些笔记,今天虽有传本,但阙佚甚多,所引可补今阙。在选择材料时,并非照单直录,而是对大量的材料进行了去取和考订。在考订之间,不仅体现了朱熹对于历史之真的追求,同时使得这些史料具有了更大的可信度。这样《宋名臣言行录》的史料价值就更为突出了。 史学成就方面:第一,较早的北宋史著作。《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共收录了从宋太祖到宋徽宗104位名臣之言行事迹,涉及北宋历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这样整个北宋的历史也就一目了然了。而且,与其他记载北宋历史的著作相比,《宋名臣言行录》在时间上也是相当早的。第二,《宋名臣言行录》不拘一格的史法。朱熹自谓:“古史之体可见者,《书》、《春秋》而已。《春秋》编年通纪,以见事之先后,《书》则每事别记,以具事之首尾”。并认为二者体例各有千秋,优劣各具,应同时并存。朱熹编撰《宋名臣言行录》,其引用材料十分广博,而这些材料之体例也是不尽相同。体现了朱熹对于史书编撰体例的认识。第三,朱熹编撰《宋名臣言行录》其一个重要的目的即在于“有补于世教”,而且其在书中也有很多人物的封建伦理的记载,而这些正好与其理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其理学成就提供了史学依据。 《宋名臣言行录》也并不是毫无缺憾,作为一部史书,还存在着体例及记载内容前后不一的一些不足,本文也予以概略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