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草明是我国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开拓者之一,一生致力于书写工业生产与工人生活。其创作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无论题材的选择、表达的方式,抑或主题的凝练,她都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步伐一致,同时也保留了女作家的独特性,以女性的纤和较为完美地实现了共产党对文学创作的政治要求与艺术要求的有机统一。新时期以来,学界对草明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工业著作的开拓意义、艺术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明是我国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开拓者之一,一生致力于书写工业生产与工人生活。其创作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无论题材的选择、表达的方式,抑或主题的凝练,她都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步伐一致,同时也保留了女作家的独特性,以女性的纤和较为完美地实现了共产党对文学创作的政治要求与艺术要求的有机统一。新时期以来,学界对草明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工业著作的开拓意义、艺术局限性以及女性意识消隐等方面,对作品的独特性和价值没有深入展开,创作中的流变也多归结于《讲话》这一单一的阐释框架。本论文以此为出发点,把草明这个处在百年历史巨变时期的女作家创作上的流变视为一个问题,运用宏观参照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透过具体的小说创作文本,将文本与人生际遇、时代氛围对照研究,在还原中国现当代历史图景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作家本人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变革语境中思想上发生的由外及内的变化以及她在这种处境中自主选择的行为方式,以此来探究促使草明小说创作发生流变的内外诸多原因;并回归到当时历史语境中去,对草明在时代的写作风尚裹挟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性的价值追求进行分析,透彻地了解草明小说的内核和精神本质,重新挖掘其在审美品格和社会价值方面的重要意义。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共四章。第一章,解析文本,在小说中找寻草明创作流变的具体表现。通过对草明小说的整体阅读,可以明显感知其前期的创作主题内涵较为丰富,意在多元化地描绘社会现实,《讲话》后则致力于工业题材的书写,一心热情讴歌工业建设,主题单一。塑造的人物形象从受压迫的底层劳苦大众转为国家的主人——工人阶级,城市形象由“罪恶”、“堕落”的元凶转为繁荣昌盛的象征,基调皆由灰暗转向光明,小说的叙事也由个人化转向大众化。第二章分析她创作转变中坚守的“不变”因素。草明早年主要书写工人被压迫的悲苦生活,侧面反映工业的凋敝与艰难境地,后期则是对大机器进行正面书写,但无论如何,都体现了她对工业领域书写的专注性。此外,草明还注重对劳动话语的构建,其创作中始终充斥着劳动话语。现实主义在草明的小说中也从未缺席,只是不同时期其意蕴的表达和呈现的形式上出现了些许差异,但其核心的灵魂——现实主义精神和品格是始终如一的,她描摹现实的写作立场、追求典型性的创作手法、干预与介入的创作姿态都体现出她对于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坚持。第三章结合具体的时代大环境以及草明个人的人生经历,系统性地探寻其创作流变的原因。草明之所以坚持对工人的书写,深受她童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左联时期文学运动书写无产阶级的要求以及她后来“落户”式深入工厂几方面的影响,使她与工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另外,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作家创作的转变与时代息息相关,《讲话》和一系列文艺政策的指导、具体的生产劳动和“下乡”运动使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紧密结合、权威批评的规训等成为促使草明从知识分子个人化书写转为工农兵大众化书写的主要外部因素;个人情感创伤造成的逃遁、文学空间重构下的焦虑、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以及她作为一名女性渴望在历史洪流中的突围发声则成为她创作转变的内在原因。第四章从小说文本创作和接受者角度,重新评估草明的创作在当时具有的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草明的创作在千篇一律的宏大叙事中保持了对日常生活的记录,以她女性的纤柔中和了题材本身的硬性,描绘出大工业生产的壮丽之美,展现了工人阶级精神的崇高美,用艺术的方式再现出工业文明的时代风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工业题材创作。此外,她的创作在国内、国际间广泛传播,对丰富工人文化生活、指导工业生产、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等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肌节周期性的收缩力可经由近邻的胞外基质和心肌纤维传导至整个心脏组织,从而迫使心脏壁收缩并将血液压出心室,是心脏搏动的原动力。肌纤维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的病理性变化往往会影响纤维对外界刺激信号的应答,从而影响心脏搏动的规律性,造成心脏功能紊乱。而胶原蛋白纤维是肌内膜的主要成分,要深入研究心肌纤维的功能,还必须研究心肌外层的胶原纤维膜的超分子结构与力学特性,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胶
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隶属性,用人单位处于“管理者”的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双方地位的不平等难以消除,通过法律规定,对劳动者实施“倾斜保护”成为较多国家的选择。我国法律在坚持“规范说”的基础上,维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平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法官过于重视劳动者利益,将证明责任倒置适用在大多数劳动合同解除案件中,违背了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与实际立法的理解存在偏差,
安吉拉·卡特是英国文学史上富有创造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时常站在女性性别的视角来进行文学创作,目的是体察和审视女性的情感与命运。成长作为人的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为文学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因此成长也变成重要的文学主题。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卡特长篇小说中的女性成长问题,将问题的思考置于伦理关系之中,梳理出小说文本中女性在成长中遭遇的生存困境,探寻卡特笔下女性成长的途径,从而揭示出卡特在表现女性成长主题方面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心理距离与道德判断的关系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内外学术界主要在构建水平理论的框架下,在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时间等维度上的影响进行了重点考察研究。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未涉及社会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由于在以往的道德心理学领域中,传统的认知发展模式对有效地进行解决社会道德层面上的知行关系问题上还存在一些空缺,因此道德人格相关研究被引入其中。而隐喻作为一种人们普遍会使用的
劳动者应用人单位请求承担赔偿责任的有无及实现结果,可能危及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存,显然实属重要。在当今劳动法的发展进程中,劳动法作为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侧重于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系,以及对劳动者权益予以保护。因此,在责任规范方面,立法对用人单位责任所作的规定多于对劳动者所作的规定。同时,国内学者及司法实践历来注重对用人单位赔偿责任予以研究,而较少关注劳动者赔偿责任,尤其是对劳动者在履职
此实践报告是一篇汉译英翻译实践,基于《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之白俄罗斯2019版》第三章翻译过程。商务部供此项公共服务,为中外合资企业和其他企业供潜在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翻译任务的委托方为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本次翻译实践所选原文属于信息性文本,旨在于公司以及合作伙伴可以更多了解白俄罗斯的经济政策与法规,加强该公司在白俄罗斯地区合作与发展。译者选择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作为本次翻
邝丽莎是美国当代文坛颇有名气的华裔作家,2005年凭借《雪花与秘密的扇子》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纵观她的创作可以发现作品大多聚焦于“中国故事”的书写,内容题材的选择大都基于作家自身对中国的了解和挖掘,侧重于书写中国文化、历史事件、女性生活等。她笔下以“中国故事”为主的系列小说不再是东西文化对立下的产物,随着创作的一次次深入,作家在书写背后日渐凸显了本人的情感偏向。本文以邝丽莎贯穿始终的“中国故事”书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当代波兰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创作视野极为广阔,基于波兰民族历史与现实,关注家国命运,同时又在基于地域性的小家园文学创作中,观照地方家园中个体身份的流变,叙述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波兰独特的历史、古老的传统文化、特殊的地缘位置、凝结的民族精神都深刻影响着托卡尔丘克的小说创作。本文聚焦于托卡尔丘克小说的“家园意识”,在对文本的细致解读上,把握其家园主题背后潜藏的深层意蕴
公司简介作为公司企业外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树立公司形象和增强公司竞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次笔译实践报告以译者实习期间所翻译的两篇公司简介为源文本。本报告述并分析了本次汉英翻译实践过程,并对本次翻译实践做了总结和反思。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公司简介在翻译时也要要对语言要对源语和目的语做出适当选择,以顺应目的译文读者的语言结构和语言因素。因此,翻译时在准确
茅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家,其文学地位很高,文学成就很大,具有相当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学术界对茅盾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且深入的,取得的成果也是斐然的。但随着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文献学研究方法的大量运用,史料学研究、文献学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茅盾研究也顺应这种整体研究趋势,转向了对茅盾的书信研究。目前,学术界对现代作家书信的研究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