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古音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精华之一,古韵分部又是其中最骄人的成果。对入声以及入声与平声关系的处理是古韵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论题。江有诰是考古派学者,但是他对入声以及平入关系的研究在清代古音学家中是出类拔萃的,其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将这些问题系统化,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他的《入声表》一书中。本文以《入声表》为研究对象,向纵横延伸,将清代学者对上古入声及平入关系的研究作梳理,探索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以王力先生的学说为参照,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结论和问题作较详细的分析。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学术界对江有诰《入声表》及其古音学研究的现状,分析未被深入研究的原因,论证研究这一论题的意义,并简述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文章拟从解读《入声表》文本出发,在两个平面上研究《入声表》及相关的江氏古音学说:1、就江有诰古音学论《入声表》,主要从文本分析着眼;2、就清代古音学论《入声表》,把《入声表》放在清代古音学的学术背景之中研究,文中将贯穿这一宗旨。具体方法:1、解析凡例和表格,力求说清表格的内容和观点;2、对比,包括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纵向,拿《入声表》与前后学者相关的韵表及学说比较,探索江氏的继承、发展和不足,对比的对象:审音派的江永、戴震、王力;考古派的顾炎武、段玉裁、王念孙;横向,找出《入声表》与江氏其他著作的联系。 第二章简介其生平、治学方法,江氏治学恰在乾嘉学术盛世后期,其学术背景深厚。本章还对江氏古音学成果以及古音学理论作概括的说明。江有诰将古韵分为二十一部,他一方面继承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创见,但是其古音学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和不足。这一章可以看作研究《入声表》的基础。 第三章是研究《入声表·凡例》,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分四节,第一节为《凡例》内容概述;第二节通过对《凡例》条例的研究,分析《入声表》的来源、《入声表》写作的学术基础;第三节分析江氏研究入声及平入关系的方法,具体而言,通过对韵字和谐声偏旁的考证,离析中古入声韵,并确定它们在上古的韵部归属;等韵方法和比较的方法也是江有诰取得其成果的重要原因;第四节研究《入声表》未收但在上古平入关系研究中至为重要的缉、葉两部的独立问题。 第四章是本文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韵表本体的研究。分六个部分:一、《入声表》的性质、体例和构成。二、幽、侯、宵、鱼四部的韵表,最能体现江有诰所理解的入声与平声的关系,体现江有诰对前辈学者的超越,这四部的平入关系实际上直到江有诰才完全理清。分析每一韵部时,各有侧重,幽部、侯部表侧重在江氏对段玉裁幽部入声的重新划分,补上了侯部无入声的缺失;江有诰继承顾炎武对药(铎)两部的离析,填补了段氏宵部无入的空档,同时解决了江永以药(铎)两个韵部整体既配鱼模又配宵豪的矛盾;鱼部表除了比较各家在平入关系上的异同外,还论及了江氏对上古与中古开合不同问题的探索。三、对脂部和祭部表的考察,涉及了脂(微)分部、祭部独立的问题。四、支部论述了江有诰将齐韵分配在脂部和支部表中对于古韵平入相配体系的意义。五、总结《入声表》所体现的江氏对等韵及入声等音理的认识。六、横向考察《入声表》与江氏《音学十书》其余各书的关系,较多地讨论了《入声表》与《谐声表》的关系。 第五章则将比较的对象放在与江氏几乎同时代的成果上,即与戴震《声类表》以及与王念孙的《与李方伯书》、《古韵谱》的比较。与戴氏的比较中,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戴、江祭部独立各自内涵的异同,二是阴阳入三分相配体系与四声相承体系的比较。江氏与王念孙的古韵学说是最为接近的,但是二人在平入关系处理以及韵部划分上有一个最大的分歧,就是至部是否独立,牵涉到后来质物两个入声韵部的分合及其与平声关系的处理。 最后一章阐明江有诰《入声表》以及江氏古音学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审视前人及今人的评价,另一方面考察《入声表》对古音学的影响,比如有助于制作韵表、(麓)定古韵及拟测音值,另外,指出江氏的失误,最后,就学者们对江氏的评价提出些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