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植酸酶phy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蛋白性质的改良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pin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酸(phytic acid or myo-inositol hexakisphosphate,缩写为IP6)即肌醇六磷酸酯,属于维生素B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植物组织和粮食产品中,其盐类(phytate)是磷和肌醇的主要存储形式。单胃动物和人类体内由于缺乏能够水解植酸盐的酶类而无法利用植酸中的磷,植酸盐经过肠道,最后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而为了补充动物食料中的无机磷,需要向饲料中加入额外的无机磷。这一方面提高了饲料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难于利用的植酸酶及过量添加的无机磷,还对牲畜饲喂地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植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络合作用,能阻止动物对磷、二价矿质元素以及蛋白质、脂肪等的利用。植酸酶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可以将植酸及其盐类降解为肌醇和磷酸,这不仅可以避免补加无机磷到饲料中,间接减少了粪便中磷的排放,而且解决了植酸的抗营养问题,有利于动物对矿物元素及金属离子的吸收和利用。植酸酶(myo-inositol hexakisphosphate phosphohyrolases, EC 3.1.3.8 and 3.1.3.26)即肌醇六磷酸水解酶,是将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或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在自然界中,植酸酶广泛的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来自于微生物特别是一些真菌(如霉菌、酵母等)和细菌(如大肠杆菌、芽孢杆菌等)的植酸酶。由于植酸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性质优良的植酸酶基因被越来越多的克隆、研究和利用。植酸酶的分类也很广泛,依据植酸中磷酸基团的降解位点可分为3-型植酸酶和6-型植酸酶;依据作用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植酸酶。其中酸性植酸酶类尤其是组氨酸酸性磷酸酶类由于作用条件接近动物体内环境而应用最为广泛。本课题以从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能分泌植酸酶活性的青霉菌株为基础。采用了CODEHOP PCR和TAIL PCR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到了未知的青霉植酸酶基因。本方法首先选取10个已发表的来源于不同种属的真菌植酸酶家族的蛋白(HAPs)序列,ClustalW比对寻找适合引物设计的保守区(blocks),应用CODEHOP程序设计一对引物CDE1和CDE2,以青霉的总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扩增出植酸酶cDNA的部分序列。然后设计三组嵌套引物,及高(G+C)%含量的AD引物(arbitrary degenerate primer),以青霉基因组为模板,采用TAIL-PCR分别扩增得到植酸酶基因的5’和3’端未知序列。对克隆得到的序列进行拼接得到了植酸酶基因的全长及部分5’UTR和3’UTR的序列。此种克隆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通过测定植酸酶蛋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来设计杂交探针筛选DNA文库或cDNA文库的基因克隆方法,更加简单方便。通过对克隆的植酸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得知,植酸酶基因长1504 bp,内含子位置为43-160 bp之间,cDNA为1386 bp,得到蛋白为461 aa,理论分子量为50.42 KDa,无信号肽序列存在,理论等电点为6.10,蛋白含有6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典型的RHGXRXP及HD序列,说明来自青霉的植酸酶序列属于组氨酸酸性磷酸酶家族。将克隆得到的植酸酶序列与已发表的真菌植酸酶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在含有共同的保守序列RHGXRXP及HD序列的基础上,与来自一株黑曲霉(GenBank的序列号是EF197825)的植酸酶序列DNA相似性为65%,与一株草酸青霉(GenBank的序列号是AY071824)的植酸酶序列DNA相似性为99%,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植酸酶基因序列的进化。天然的植酸酶蛋白通常表达量比较低,无法达到生产的要求,为此,很多真核表达系统被用来进行蛋白的高通量表达,比如酿酒酵母、毕赤酵母、黑曲霉及米曲霉等。其中毕赤酵母由于体内含有受甲醇严格诱导的强启动子,对外源蛋白的翻译后折叠、修饰及糖基化更接近高等真核生物甚至人类,而且毕赤酵母具有生长快速和操作简便的特点,从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表达系统。在本课题中我们将植酸酶成熟肽的编码序列连入表达载体pPIC9,采用PEG1000的方法整合插入真核表达系统毕赤酵母GS115的基因组上。利用表达系统中的甲醇诱导型强启动子AOXI promoter及信号肽a-factor,得到了高表达量的分泌型重组植酸酶蛋白。性质测定得知,经发酵后获得的发酵液蛋白含量为302mg/L,蛋白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5.5-6.0,由于存在糖基化,经SDS-PAGE检测到的表观分子量为67-75 KDa,采用Endoglycosidase Hf去糖基化后的蛋白大小为50 KDa左右,与氨基酸序列推导出的理论值相符。重组蛋白对胃蛋白酶表现出很好的抗性,当蛋白酶/植酸酶的质量比为0.01时,37℃处理2hr后,酶活仍然可保持原来的96.7%,SDS-PAGE检测显示没有植酸酶蛋白的降解。重组植酸酶对胰蛋白酶比较敏感,当蛋白酶/植酸酶的质量比为0.001时,37℃处理2 hr后,酶活损失约80%,SDS-PAGE检测发现明显的蛋白降解。青霉植酸酶对胃蛋白酶的高抵抗特性为其在动物胃内发挥作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工业生产中,植酸酶的加工存在一个几秒到几分钟的高温制粒过程,温度通常达到65-90℃,这就要求植酸酶必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另外,做为一种饲料添加剂,植酸酶对于植酸的降解作用主要发生在单胃动物的胃内,降解时的环境温度37℃,pH 3.5-5.0,并且存在大量的胃蛋白酶,因此植酸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以及对胃蛋白酶的抗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到的它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Mn2+-dITP介导的随机突变技术,构建了青霉植酸酶基因突变体库,突变基因转入毕赤酵母,通过对突变蛋白的性质测定,最终筛选到两株热稳定性提高,而最适作用温度和pH有所下降的突变株,对突变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分别为Mut2-28(T11A, G56E, L65F, Q144H和L151S),Mut2-249(T11A, H37Y, G56E, L65F, Q144H, L151S和N354D)。两个突变株所产生的重组植酸酶蛋白在保持了突变前的良好的胃蛋白酶抗性的基础上,蛋白的活性,最适温度,pH,及热稳定性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突变蛋白的活性分别为133.3 U及121.5U/mg蛋白,最适温度分别为37-55℃和37-50℃。经过80℃,5 min的热处理,突变蛋白的残余酶活分别为70.36%和88.96%。Mut2-28保持了突变前的最适pH5.5-6.0,而Mut2-249的最适pH则降至pH4.8。所有改进的性质使得本课题得到的两个突变体蛋白能很好的耐受加工制粒过程中的高温,并且能够适应单胃动物胃内的低温酸性环境,因此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目前一些常用的植酸酶蛋白如黑曲霉植酸酶,烟曲霉植酸酶的晶体结构被公布以后,对其后进行的植酸酶性质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帮助。我们以烟曲霉植酸酶蛋白的晶体结构为参照,应用SWISS MODEL (http://swissmodel.expasy.org)在线软件预测了青霉植酸酶的三级结构,初步确定了它的活性中心的组成,其中催化中心包含如下氨基酸:Arg71, His72, Arg75, Argl55, His352和Asp353,底物结合中心包含如下氨基酸:Thr78,Lys81,Lys84,Asp215,Asp252和Lys291。通过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突变G56E,L65F,Q144H和L151S均增加了突变位点与其它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氢键数量,这增强了相邻的二级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整个蛋白分子的热稳定性;而突变N354D的侧链pKa由7.0下降到3.86,这个变化影响了催化中心的pKa,从而造成了植酸酶最适pH的改变;另外,突变L151S侧链与His352侧链的空间距离的增大(2.96A→4.35A)有利于底物与催化中心的自由结合作用,从而提高了植酸酶的催化活性。在青霉植酸酶蛋白分子表面Loop上存在的胃蛋白酶切割位点中,Met1、Phe2、Ala5、Leu6和Phe32处于氨基酸序列的N末端,它们的降解对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余的切割位点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处于糖基化位点的周围,例如Leu53、Pro373、Gln431处于糖基化位点Asn367周围,Thr112、Leu113处于糖基化位点Asn110周围,Thr241、Leu242处于糖基化位点Asn95周围,糖链在阻止蛋白酶的降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胰蛋白酶切割位点中,Argl36、Arg142、Lys212、Arg376和Arg407的羧基所组成的肽键,由于暴露在分子表面,远离糖基化位点,因此容易被胰蛋白酶识别而被切割,这可能是造成Penicilliumsp.植酸酶蛋白对胰蛋白酶敏感的关键原因。另外,在活性位点RHGXRXP序列存在的胰蛋白酶切割位点(Arg71和Arg75),可能对植酸酶结构的进一步被破坏和活性的丧失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中植酸酶突变后性质的改变及结构的变化进一步证明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与组织缺血所致的延迟修复有关,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组织缺血后的修复是一个涉及到多种细胞和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血管新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新生受到来自周围微环境的正向和负向调控信号的严密调控,但这种平衡在糖尿病状态时发生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某些器官缺血之后的血管新生受损,从而引起组织修复的延迟。因此,恢复正常的血管新生功能已成为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症
研究倒向随机微分方程(BSDEs)的动机来源于随机最优控制理论Bismut[9]首先研究了线性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Pardoux-Peng[82]研究了非线性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其中W是Brown运动.在Lipschitz条件下,Pardous-Peng[82]证明了倒向随机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自从Pardous-Peng[82]的开创性工作,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很多研究工作
摘要[目的]体外通过腺相关病毒将目的基因TGF-β3和TIMP-1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软骨表型转化,进而通过藻酸盐凝胶复合转染成功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兔关节软骨缺损处,修复兔关节软骨急性缺损。[方法]无菌条件下冲出兔股骨和胫骨髓腔骨髓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三代对数生长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2.5×105/ml接种于六孔板上,进行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梯度转染,将转染后3,6
学位
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汉字形、音、义方面的习得状况或多或少地影响其汉语读写的全面提高,进而关系到学生整体的汉语水平。以往对汉字教学的研究多聚焦在非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习得情况则鲜少关注;而在汉字习得方面的研究,也是关注书写问题,对汉字认读的重视不够。日本是汉字文化圈国家,日本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普遍较好,但其认读情况是否也如此呢?因此,探究日本大学生汉字认读能力十分
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带限制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一些性质和应用.这种限制是很一般的,可以同时包括BSDE解的两部分(状态和鞅部分),也可以是非凸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是随机分析中的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它和许多其他的相关领域(比如随机最优控制和金融数学)都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给定一个概率空间(Ω,F,P)和在该空间上定义的d维布朗运动W(t),记{(Ft);t∈[O,T]}为由W(t)生成并由P完备化的
学位
大量的物理,力学与天文学问题的数学模型是由Hamilton方程表示的.广义坐标.显然,最简单的系统莫过于Hamilton可积系统,这时2n维相空间分层为一族n维不变环面,在每个环面上系统的运动是拟周期运动,这时的Hamilton函数只依赖于作用变量H=H(I),其运动方程为它的解是I(t)=I(0),θ(t)=ωt+g(0).拟周期运动的频率由ω(I)决定.ω(I)决定了一个由作用量空间到频率空间
数学家一直很关注形如如下代数方程整数解问题a2+b2=c2.这个众所周知的方程描述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a,b,c之间的关系,是丢番图方程中最简单的例子之一.欧几里得完全给出了这个方程的整数解,但是对于更复杂的方程,这便相当困难.1637年,费马提出了如下更一般的方程an+bn=cn没有正整数解,当n为大于2的整数时.虽然费马声明已经给出了这个猜想的一般证明,但是他除了n=4的特殊情形外没有给出其它
电子转移、空穴转移和质子转移是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许多生命过程都涉及到质子和电子的传递问题,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体内信号传导、酶促反应和基因复制及突变等等。那么电子在生物体内怎样有效传递,电子运动和质子运动的关系怎样,生物金属离子对二者的运动怎样调制,蛋白质能否导电,怎样有效参与电子传递?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目前人们十分关注的生命问题,也是目前生命科学所遇到的难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一
在本文的第一章,我们考虑了如下形式的Zeta函数其中α,β为给定的有理数,满足0<α1/3并得到如下均值结果:定理1.2.令T≥2且s=σ+it,则对任意1/2<σ0,使得一个三维数组(a,b,c)∈N3,如果满足a2+b2=c2,a2,令P(x
上世纪二十年代,芬兰数学家R. Ncvanlinna引入了亚纯函数的特征函数,并建立了两个基本定理,从而创立了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他所创立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数学成就之一,不仅奠定了亚纯函数理论研究的基础,而且对数学其它分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亚纯函数值分布理论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对于其中一些经典问题的研究仍在继续,并且随着Ncvanlinna理论自身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