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患者临床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影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b值后DWI的影像学表现以及ADC值与临床ABCD2评分的相关性,探讨TIA患者DWI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对TIA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其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从而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TIA患者44例,TIA的诊断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天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c MRI,包括T1-flair、T2-FSE和T2-flair)、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不同b值DWI(b=1000、b=2000和b=3000)检查。同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常规、心电图、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并进行TIA患者临床ABCD2卒中风险评分,收集每例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TIA或脑梗死病史、高HCY、颈部血管斑块等)、临床症状(如运动症状、感觉症状、失语等)、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等。根据常规DWI(b=1000)将所有患者分为DWI阳性组和DWI阴性组,分析TIA患者临床与DWI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不同b值(b=1000、b=2000和b=3000)对TIA责任病灶的敏感性、病灶范围及图像伪影的影响,定量分析TIA责任病灶的体积大小、ADC值变化,探讨DWI高b值对TI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ADC值与临床ABCD2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TIA患者的基本资料DWI阳性组与DWI阴性组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颅内动脉硬化、高HCY、临床ABCD2评分、运动症状、失语、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在DWI阳性组与DWI阴性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如吸烟、饮酒、既往TIA或脑梗死病史、颈部斑块及感觉症状、复视等指标则在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WI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进一步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IA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OR:3.74)、发作次数多(OR:2.68)、运动症状(OR:6.92)、失语(OR:4.85)四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是DWI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3 TIA患者的影像学变化cMRI发现TIA患者责任病灶的阳性率为34.1%(15/44),DWI为56.8%(25/44),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比c MRI对TIA患者责任病灶发现更具敏感性,并且有助于鉴别急性和慢性缺血灶,提高DWI b值,并没有提高发现TIA患者责任病灶的敏感性,但可以发现部分病例存在更多层面的责任病灶。定性分析发现全部患者的责任病灶随着b值的提高,病灶显示更明显,12/25例患者责任病灶的范围有所增加,9/25例患者由于责任病灶梗死面积较小或者为腔梗,病灶范围并无太大变化。当b值过度提高(b=3000),会降低图像的质量,导致伪影加重,而不易区分真正的责任病灶。定量分析发现随着b值的提高,责任病灶的平均体积也在增加(b=1000时,责任病灶体积=0.167 cm3(IQR:0.153 cm3),b=2000时,责任病灶体积=0.250 cm3(IQR:0.199 cm3),b=3000时,责任病灶体积=0.336 cm3(IQR:0.246 cm3)(P<0.05),而ADC值却在下降,(b=1000时,ADC=0.547×10-3 mm2/s(IQR:0.185×10-3 mm2/s),b=2000时,ADC=0.489×10-3 mm2/s(IQR:0.125×10-3 mm2/s),b=3000时,ADC=0.433×10-3 mm2/s(IQR:0.433×10-3 mm2/s)(P<0.05)。4 ADC值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三种不同b值时,ADC值与临床ABCD2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61(b=1000)、r=0.400(b=2000)、r=0.508(b=3000),均呈正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分组时总的ADC值与临床ABCD2评分的相关系数r=0.371,p=0.004<0.05。ADC值与临床ABCD2评分呈正相关,随着临床ABCD2评分的增加,ADC值也在增大。结论:1 DWI(b=1000)比c MRI对TIA患者责任病灶发现更具有敏感性,并且有助于鉴别急性和慢性缺血灶。2 TIA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有运动症状、失语为DWI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3提高b值(b=2000,b=3000)更有助于反应TIA患者责任病灶的体积,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微小的不易发现的病灶,但b值过度提高(b=3000)会降低图像的质量,因此建议取DWI(b=2000)对诊断及评估TIA患者更有优势,有助于临床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预防TIA进一步进展为脑梗死。4 ADC值与临床ABCD2评分呈正相关,随着临床ABCD2评分的增加,ADC值也在增大。
其他文献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脑缺血涉及的机制十分复杂
目的观察曲尼斯特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VSMC)增殖、凋亡及对p57、c-myc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原代提取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取5-8代细胞进行实验。细胞按药物加入浓度不同共分为5组,分别为曲尼斯特0、12.5、25、50、100mg/L组,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处理12、24、48小时后各组细胞增殖速率,流式细胞学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法(T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脉原有不稳定斑块突然破裂致急性血栓形成或在原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导致的冠脉完全闭塞,造成心肌供血突然中断,引起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显示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心内、心外结构畸形的准确性,探讨MSCT在小儿C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
目的: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ellular repressor of E1A-stimulated genes,CREG)是1998年Gill博士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克隆的一个转录调控相关因子。CREG基因可与外源性腺病毒蛋白E1
目的: 研究IGF1R、IGF1、IGF结合蛋白3(IGFBP3)在不同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在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PEOC)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探讨IGF1R在PEOC中的过表达及其与PECO临床病理特征间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人子宫内膜细胞的培养与免疫细胞化学检查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混合培养方法,并对细胞的类型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研究背景:正常妊娠时,子宫内膜对胚泡植入的接受存在一个短暂的植入窗口期——黄体生成激素(LH)峰后的7~11d,只有在此期才能顺利完成胚胎着床,同时人娠是一种成功的同种半异体
背景与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性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MS发病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Toll样受
目的: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明确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患病率,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性别、年龄、冠心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血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