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人阶级成为探讨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第二次大转型的核心议题,工人阶级也成为各种不同样式的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本文试图借助对新世纪以来出现的小说电视剧、纪录片、电影、小说的分析,来重新梳理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瓦解的历史过程和再造的可能。本文所选择的作品无一不受“讲述话语的时代”的影响,在“去政治化”的时代中,工人阶级变成了必然要在历史中消失的“废墟”和“挽歌”。这种叙事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细部,指认了是工人阶级承担了向市场转型的风险和成本的同时,也再现出工人阶级分化的现实。然而,这些叙事都未能把握和理解中国工人阶级形成和瓦解的内在关联,既无法真正进入社会主义建国运动所塑造的工人阶级的历史,也没有观照到工人阶级分化背后政党政治转型的社会现实。本文既是要将现实历史化,也是要将历史现实化。将现实历史化,就是把隐藏在当前工人阶级形成的悖谬性放置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才能看出这种悖谬性并不是全球资本借助中国城市改革的“春风”,通过国内的市场机制直接催生或者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内在于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90年代”的城市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为了应对80年代的改革试图克服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失败之后所产生的危机。将历史现实化,就是不仅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成中国在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建立军事重工体系的物质实践过程,更是将其视为确立底层劳动者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中的主体地位的自觉的文化创造,这对迫切需要“表述自我”,以打破政治上的沉寂状态的“农民工”来说,是一种获得平等的政治参与的可能性和合法性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传统。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谈建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形成与消解,勾勒出中国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内在危机,第二部分谈工人阶级的瓦解,特别是有尊严的生活世界的消失;第三部分探讨底层化的工人阶级是否失去了阶级意识的问题,第四部分谈透过底层话语探讨尊严政治和再造工人阶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