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更快更好地使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手段是运动医学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医针刺疗法的疗效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激发机体固有的调节潜能,使人体机能代谢的紊乱得以恢复平衡。针刺的不同刺激参数可以产生不同的针刺效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见,故本实验通过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观察运动性疲劳大鼠常规指标的变化及血清自由基的变化,验证自由基学说。同时,对运动大鼠施加不同频率电针和同频率不同针刺时间两种治疗手段,通过观察血清自由基、骨骼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等指标的变化,筛选电针运动大鼠足三里更有效的针刺频率和针刺治疗时间。
本实验研究分两部分。实验一选用雄性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12组:安静对照组A、运动后即刻B组、运动后30分钟C组、运动后60分钟D组、运动后90分钟E组、运动后5小时F组、运动+电针(2/15Hz)即刻G组、运动+电针(2/15Hz)30分钟H组、运动+电针(2/15Hz)4小时I组、运动+电针(2/100Hz)即刻J组、运动+电针(2/100Hz)30分钟K组、运动+电针(2/100Hz)4小时L组。所有组都进行相同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针刺组于运动后半小时针刺治疗半小时。运动组B、C、D、E、F分别于运动后即刻、30分钟、60分钟、90分钟、5小时断头处死,取血。针刺组G、H、I、J、K、L分别于针刺后即刻、30分钟、4小时处死,取血。测定血清皮质酮、睾酮、SOD、MDA。实验二选用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运动+电针1组、运动+电针2组,运动+电针1组针刺4天,每天留针时间为30分钟,运动+电针2组针刺4天留针时间按20分钟、30分钟、40分钟、50分钟每天递增。与实验一的运动方式相同运动4天,每天运动后20分钟针刺治疗。针刺后即刻断头处死,取血、骨骼肌。测血清SOD、MDA、骨骼肌JNK。
实验一结果发现:2小时跑台运动后大鼠疲劳倦怠、皮质酮升高、睾酮下降、睾酮/皮质酮比值显著降低,造成运动性疲劳,血清MDA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针刺治疗后,发现两种针刺频率均能降低血清MDA、升高血清SOD,但2/15Hz的效果更好。
实验二结果发现:运动后大鼠血清MDA显著升高、SOD降低,骨骼肌JNK蛋白表达升高,两种留针时间治疗后,都能降低血清MDA、升高血清SOD,骨骼肌JNK蛋白表达下降,但留针时间递增变化的效果显著。
结论:运动后大鼠出现皮质醇、睾酮、MDA、SOD的变化,提示此运动造成运动性疲劳,实验一证明针刺不同频率参数对针刺效应不同,舒缓变化的疏密波(2/15Hz)对疲劳的恢复效果更好。实验二证明不同留针时间参数对针刺效应也不同,留针时间递增变化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