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熊十力提倡“体用合一”,“吾学贵在见体”是贯穿熊十力哲学体系的一条主线。众所周知,熊十力“新唯识”学的建立与早期佛家“唯识学”思想不无联系,《新唯识论》更是走了一个从批判旧“唯识”学到确立“新唯识学”的过程。从一九二三年熊十力《唯识学概论》出版,到一九四四年《新唯识论》语体文出版,标志着的熊十力哲学体系的形成。在这二十三年间,熊十力出版了许多唯识学的著作。本文主要集中在熊十力这二十三年间的著作研究,这个时期也是熊十力前期思想的成熟阶段。因此,本文着重于熊十力如何从旧唯识学的改造中与儒学一起产生“新唯识学”体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本文通过对“认识论”、“本体论”、“生成论”、“本体”的呈现等四方面做了探讨,突出新旧两种“唯识”思想在内容上的不同点:在认识论的转变中,熊十力将境、识两者之间二分转变为境、识同体;本体论转变中,熊十力将“本种”、“习气”与“新种”转变为“功能即是本体”;生成论转变中,将缘起转变为“翕辟成变”。本文基于熊十力视域下以“唯识”与“新唯识”区别为主。本文的最后一章是对“本体”呈现的方式作了探讨,并对传统儒家关于心、意、识等概念作了还原并对反观、顿悟等体证本体的方法作了介绍。最后,本文基于熊十力的“本体”和“本心”对“天人合一”作了初步探讨。体证本体同样也是对本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仍然是知识的内容,它被我们与真理相契合的本心所认识。本体的恒转与人认识万物这两个维度同时展开,纯净的本心所得之感觉作为知识保留下来并与关于“人事”的科学一起。这一点是人所认识并把握并作为认识本体的“阿基米德点”,本体与本心的融合转变为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