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贫困空间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在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增长的同时,并非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资源分配不公和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城市社会出现贫困阶层。区别于改革开放以前低水平均衡状态下普遍的城市贫困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以三无人员为主的传统贫困,以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为贫困主体的新城市贫困问题出现,并促生了一个转型期的城市贫困阶层。这一贫困阶层产生于政治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时期,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必然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产生巨大冲击,理应受到社会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然而,我国的贫困问题至今只是受到社会学、人口学的关注,较少有学者将贫困问题同社会空间相结合;同时,很多学者仅仅将贫困理解为相对贫困,缺乏从社会排斥视角对贫困问题的分析。因此,本文以成都市为例,以社会排斥理论为基础,从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研究入手,就成都市贫困的空间特征、贫困群体的微观特征以及产生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策略。具体安排如下:首先,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贫困问题的研究进展、贫困的空间特征以及贫困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国内外有关贫困问题研究的进展和不足进行述评,进而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分层机制、社会排斥机制以及贫困的空间分异机制。然后,以成都市为例,从宏观方面介绍成都市贫困群体的主要构成及其大致分布范围,并选取成华区红桥社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群体和农民工群体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成都市贫困空间形成的宏观机制和微观机制,并提出解决城市贫困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有机结合,是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就会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获得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的全新教学标准使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同时也对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合理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逻辑思维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物理知识基础,了解基本物理理论,了解实际执行这些理论的方法,从而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科学始终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的能源来
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如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生物保护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保护耕地成为近年来大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地理学家、
小学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今后的学习。而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得到提前预习、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
人类社会实践表明,创新可以促进动脑能力。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加强数学数学生活化创新,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际,探讨数学课堂加强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