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宋词以及元曲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是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代表。三大古典文学形式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诗歌翻译,这一文学翻译的特殊领域,也受到广大翻译家的关注。从数量上来说,元曲远远不能与唐诗、宋词比肩,因此,受其影响,在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研究的过程中,翻译家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对元曲翻译的研究上。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该论文主要研究散曲。直到21世纪才有了许渊冲和辜正坤两位诗歌翻译家的两本英译本。另外,诗歌翻译也引来无数翻译家的关注与争议。首先,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之一。其次,对于诗歌翻译的原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的诗歌翻译理论注重形式等值的译文,因此这种翻译理论将重点放在原文上。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只追求形式上的对等往往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功能翻译理论出现了。在该理论中,目的论是核心。目的论认为不同的目的会导致翻译者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目的论主要有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这些具体的翻译原则更加充分的使翻译目的作为标尺来确定翻译策略并有选择性的将原文传译在译文中。由于翻译家翻译目的及选用翻译策略的不同,导致了翻译的结果的不同。所以这一原则也验证了为什么不同的翻译家对于同一作品会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并以此达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本文选择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利用目的论对许渊冲和辜正坤的元曲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但值得指出的是,本文作者并非通过比较从而判断哪位译者的译文更好哪位译者的译文稍差,而是想通过比较揭示译者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翻译目的的影响。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简单回顾之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第三章是对目的论及其三大原则的呈现。第四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目的论的原则应用到具体诗歌的分析中。第五章总结全文,得出分析结论。本文谨从目的论视角对两个元曲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还望对学界元曲英译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