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其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尤以12卷本的《历史研究》享誉世界。汤因比是一位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智者,其一生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其思考的领域包括历史、哲学、国际政治、宗教、城市等社会存在。汤因比认为文明是历史研究可理解的最小研究单位,但事实上“文明”并不是汤因比研究的唯一文化形态,“城市”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进入了汤因比的研究视野,且是汤因比晚年着重思考的一种文化形态。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汤因比的城市观,主要从变动性和形态性两个角度入手,对汤因比的城市观进行剖析。研究汤因比的城市观对我们正确理解城市与人、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城市与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把握城市未来发展的脉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首先来看汤因比的城市变动观念,主要包括“处于变化中的城市”、“城市的物质性变化”、“处于动态中的城市”、“近代城市环境的变化”以及“近代城市人口的双向流动”五部分。处于变化中的城市,主要陈述了汤因比的城市演进思想,即“人类的聚居点(乡村)→城邦→行省城市(包括首都)→机械化城市(包括大都市区)→世界城市”的城市演进路线,当然这一演进路线并不具有普遍性,仅仅是一种历史现象而已,而且世界城市并不是一种已存的城市形态,是汤因比基于城市发展趋势的一种预言。城市的物质性变化主要阐述城市输入与输出的不对等关系以及城市与乡村关系的倒转。城墙的存废是机械化城市区别于传统城市的重要标志,在其物质性变迁过程中见证了城市与农村关系的倒转。城墙的消逝是城市体量迅速膨胀的结果,这种膨胀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物质属性,还改变了城市中人们的心灵体验。处于动态中的城市着重强调城市的流动性,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内部的流动性,一是城与城之间的流动性。近代城市的环境变化主要阐述了汤因比所触及的城市环境的污染以及城市环境变化造成的城市心灵的缺失。近代城市人口的双向流动主要讲了乡村往城市的人口迁移和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的两种对流现象。汤因比的城市观并没有离开他文化形态的视角,汤因比从城市的政治、宗教以及动力属性出发,将城市划分为城邦、行省城市(首都)、圣城以及机械化城市四种类型,并且在对机械化城市发展趋势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世界城市的理念。汤因比认为城邦是一种邦国一体的城市形态,城邦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城邦的形成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但这并不是精确的。城邦与其它的政治组织形式相比要更加的暴力。首都城市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所在地,并没有形成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城市社会,首都城市一般没有地方自治,且首都城市的地位并不是稳定的。“威望”、“战略”以及“便利”是影响首都城市的三个主要因素。圣城是汤因比依据城市的精神属性划分出来的城市,是汤因比城市类型中唯一一种具有永恒气质的城市。机械力的大规模使用是机械化城市脱胎于传统城市的根本动力,机械化城市打破了传统城市的一些固有特征,传统城市与机械化城市相比存在等级的差异。世界城市是汤因比的未来城市理念,汤因比根据现有大都市带的扩张趋势预测了未来世界城市的组成,并提出了世界城市联邦政府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