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作家翻译自己的作品,也就是自译,是翻译中并不多见的现象。尽管在学术界常有学者翻译自己的学术论文以期在外国刊物上发表。但是此类自译与本文所要阐述的文学自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前者较机械,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而后者则需要自译者灵活地采取各种翻译策略。
事实上,国外的学者早已开始关注文学中的自译现象,并且对其展开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塞缪尔·贝克特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两位作者身上,并且也得出了一些结论。但是,在国内,到目前为止,鲜有学者注意到文学自译这个课题。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简单介绍自译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让更多的学者了解和关注文学自译这个特殊现象。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译的概念,并且将研究的范围限定在文学自译;阐述和澄清自译中的一些相关问题,以及研究文学自译对翻译这个学科的价值和意义;介绍和回顾国内外的自译作品和作家(限于英语和其他语言之间);最后选取了白先勇的自译作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通过对白先勇自译作品《台北人》的系统性分析和研究,本文作者发现尽管自译作家会对原作作出一些修改和调整,会采取一些普通译者很少采用的译法,但是总的来说,在翻译的过程中,他所担当的仍是译者的角色。
同普通译者相比,自译作家对原文有着最为深刻透彻的了解,因而会作出最为接近的阐释,同时因为他们的特殊地位(原作属于他们),他们也会大胆地“修改”原作。对于自译作家而言,自译不仅仅是翻译原作,更是弥补原作不足、澄清含糊之处,让自己的意图更加明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