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基础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H. J.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以来,职业倦怠的研究课题便与日俱增。而教师职业倦怠更是众多职业倦怠类型中广受关注的一个领域。纵观国内外相关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不难发现,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最终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上的疲惫。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本文会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研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编译后的MaslachMBI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改篇自Cooper和Halpin的工作环境因素量表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高级中学89名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三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和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该问卷旨在调查三个问题:(1)高中教师总体职业倦怠情况如何?(2)影响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哪些?(3)英语教师和其它教师在职业倦怠上有什么区别?分析结果表明:(1)永福县高级中学教师总体职业倦怠不高,其中情感衰竭偏高,去人性化程度中等,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较高。(2)引起教师职业倦怠因素与个人因素(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教学科目,教学年级,是否担任班主任和月均收入),社会因素(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高期望和现有的高考制度),组织因素(学校管理和学生的问题)和职业因素(工作量,职业发展,教育改革和角色冲突)密切相关。(3)英语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较高,更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最后,本文笔者从教师个人,社会,组织和职业发展四个层面,对其具体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与对策。概括起来,一共包括四点:(1)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理性地看待教师职业倦怠。(2)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教师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期望。(3)创造一个和谐的组织环境。(4)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关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同时,笔者还专门针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来缓解职业倦怠:(1)加强教师培训,促进英语专业发展。(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缓解其负面情绪。(3)完善教师和英语学科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