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头颈部肿瘤的首位。据估计,2012年全球约有近30万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除了医学诊断技术和疾病报告系统的完善,其他原因仍不清楚。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方面,除了女性和电离辐射是其确切危险因素外,其他因素仍有待研究。ATM基因是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突变基因,在DNA损伤的识别与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ATM基因多态性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而关于ATM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癌的关联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ATM基因多态性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易感性的关联,并分析ATM基因多态性及PTC患者的一般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58例PTC患者和360名健康对照,病例来自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对照来自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中国北方汉族人,并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募集。PTC的诊断依据美国甲状腺学会制定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检测各ATM基因4个位点(rs189037、rs664677、rs4988099和rs373759)的基因型。连续型变量采用均值和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及病例对照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遗传模型中4个位点的多态性与PTC之间的关联,关联性的大小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度量,依据赤池信息量准则选择最优遗传模型。运用Haploview4.2软件分析各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LD)程度,程度的大小用D’和r2度量。单体型分析运用在线SNPStats程序,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采用GMDR方法。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358例PTC患者(109名男性和249名女性)和360名健康对照(115名男性和245名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42.74±9.384岁和42.48±9.874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没有甲状腺疾病史(93.3%)和家族史(91.1%),45例患者(12.6%)曾受过电离辐射。大部分患者处于肿瘤的早期阶段,其中0-Ⅰ期占79.9%;双侧PTC的患者比例大于单侧PTC,比例分别为60.9%和31.0%;138例患者(38.5%)发生淋巴结转移;193例患者(53.9%)肿瘤直径在1.0cm或以下,即为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56例患者(43.6%)同时伴发甲状腺良性肿瘤;33例患者(9.2%)同时患有甲状腺炎。③4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4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0.05),rs189037、rs664677和rs4988099位点的多态性与PTC之间没有统计学关联(>0.05)。在超显性模型中,rs373759位点的多态性与PTC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杂合子AG的发病风险是纯合子AA或GG的1.38倍(OR=1.38,95%CI,1.03-1.87, P=0.03)。④各位点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0.7358<D’<0.9975,0.0332<r2<0.6619),由rs189037和rs373759组成的单体型AG和由rs189037、rs4988099和rs373759组成的单体型AAG与PTC发病风险降低有关(AG:OR=0.45,95%CI0.23-0.89,P=0.02;AAG:OR=0.42,95%CI0.21-0.84,P=0.01)。⑤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小于45岁、肿瘤分期晚、双侧病灶和肿瘤直径大于1cm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①未发现ATM基因rs189037、rs664677、rs4988099位点的多态性与PTC之间存在关联。②ATM rs373759位点的多态性与PTC存在关联,杂合子AG可能是PTC的危险因素。③由rs189037和rs373759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G和由rs189037、rs4988099和rs373759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AG与PTC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④年龄小于45岁、肿瘤分期晚、双侧病灶及肿瘤直径>1cm的PTC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