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L语料库的副词“一律”“全都”对比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u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律”“全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在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语法层面上,副词“一律”“全都”高频修饰谓词性成分,低频修饰体词性成分。“一律”可以修饰数量短语,而“全都”不可以。在谓词性成分中都高频修饰动词性成分,“一律”只修饰性质形容词,“全都”高频修饰状态形容词。“一律+副词+中心语”的形式是“一律”与其他副词连用的高频用法;“副词+全都+中心语”的连用形式是“全都”与其他副词连用的高频用法。“一律”与否定副词连用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全都”与否定副词连用的频率。在否定副词中,二者都与“不”高频搭配,其中,“一律+不+能愿动词”的形式较高频使用,“全都+不+动作动词”的结构较高频使用。其次副词“一律”“全都”的意义和语义指向也是有差异的。二者都可以指向主语和介词宾语。“全都”可以指向疑问代词,“一律”则不可以。“一律”语义指向的对象都是复数的名词性成分,表示全部义,对所指对象进行范围上的限制总括。“全都”语义指向对象可以是复数的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抽象的非复数名词性成分,既能对所指对象进行范围总括,也能表示程度义。从语用角度看,“一律”高频适用未然语境,“全都”高频适用已然语境。“一律”多出现于事务语体语料中,而“全都”多出现于文艺语体语料中。在已然语境中,“一律”大多能替换成“全都”。“全都”替换成“一律”的条件会比较复杂,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二者可以替换。在未然语境中,“一律”如果替换成“全都”,在语义上是可以的,在语用上不适用。“全都”在未然语境中如果替换成“一律”在语义和语境上是符合条件的。根据家族相似性原则,虽然“一律”“全都”同属于范围副词范畴,但是不共享所有特征。“一律”有全部义,语义特征是性质总括;“全都”既有全部义,也有程度义,语义特征是状态总括;语气副词和主语的关系密切,“几乎”是程度副词,它更倾向于对“一律”“全都”进行限定,所以语气副词和程度副词多放在“一律”“全都”的前面,体现了距离象似性原则。否定副词“不”“没/没有”位于“全都”之前,表示局部否定,位于“全都”之后表示全部否定,所以“全都+不、没/没有”和“不、没/没有+全都”是两种不同概念结构的反映,该组合顺序是人类认知的逻辑顺序在副词的前后排列上的体现。
其他文献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我国门户逐渐开放,传教士来华活动再次活跃起来。他们本着传教的目的融入中国社会,学习中华文化,而促进宗教本土化传播的关键环节就是掌握汉语。为学好汉语并为后来来华传教士提供高效便利的学习工具,传教士们编纂了多部汉语学习辞书,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及其相关词语,其中还涉及中国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内容的阐释,为来华西人学习汉语提供了巨大帮助。通过梳理这一时期传教
晚清民国时期传教士来华,西方的科学文化等新成果也随之传入中国。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西文明交流碰撞,西方文化的新概念、新语词进入汉语系统,促进了汉语的近现代转型。19世纪到20世纪是汉语新词新义大量峰出的阶段,以马礼逊为代表的来华传教士编纂的辞书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过渡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传教士辞书作为学习语言的工具书,在承上启下的特殊历史时期,能够反映出汉语近现代转型的过程。其次,传
词汇是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能熟练准确地使用词汇也是真正掌握该语言的重要标志。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桥梁。就此来说,对外汉语教材中词汇的编排原则、词汇的收录不仅规定着教学内容,体现着教学方法和原则,保证着教学大纲的实施,而且关系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学习的效率,因此,要格外重视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内容。有鉴于此,本文选取了两种在实际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初级综
上海,堪称中国近百年来最富传奇性的城市,只用了一百多年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使得上海文化总体呈现出丰富、多元、包容的特点,这些特质为文学书写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广阔的写作舞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者为其著书立说。王安忆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她自20世纪80年代的“雯雯系列”、《流逝》,到90年代的《长恨歌》;从新世
孔尚任,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清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诗人。《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徐振贵主编,齐鲁书社2004年版)中收录了他的诗歌作品1646首。这些诗歌中包含古体诗270首,近体诗1370首,词6首。孔尚任古体诗270首,通过归纳韵脚字,发现有27首存在中间换韵现象,有的同一首诗中换韵次数少到两次多达十二次,因此,本文按照换韵后的韵段单独计数,共得出孔尚任古体诗387个韵段。通过和《广
联绵词作为汉语词汇史上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至少在西周中后期的金文中就已出现。先秦至汉魏六朝,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发展而不断增多,联绵词的数量已蔚为大观。自汉代以来,众多学者对于联绵词的收录、训释、语音分析、探源等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作为训诂学重要课题之一的汉语词源学得到重视,联绵词的词源分析也成为汉语词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选择联绵词作
由于西方理论传入,二十世纪上半叶小说观念经历了大变革,在中西文化交汇、新旧小说观念并存的大背景下,唐传奇的学术研究与传播自成风貌,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真正确立了唐传奇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从传播与接受这两个角度探讨唐传奇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文本传播、学术研究与传播以及戏剧电影传播,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论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五
烟台方言作为胶辽官话的主体和代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文章以《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本)中的833条烟台方言词作为语料,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共时角度对烟台方言词进行多层面研究。从烟台方言词与普通话词的音义对应这一层面来看,烟台方言词的音义特征体现在语音特征和意义特征两个方面。从语音特征来看,烟台方言词里有而普通话词里没有的声母包括4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在小说中承担了重要的叙事功能,它对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金瓶梅词话》是明嘉靖万历年间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古代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以西门庆家庭为核心,辐射清河县,乃至整个晚明社会,深刻揭露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的贪欲行径。本论文以西门庆府邸为中心,探究《金瓶梅词话》中府邸的空间功能、空间寓意、叙事手法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深
《尚书》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华元典及现存最早的政治典籍,积累了大量的中国早期王朝统治的政治智慧及经验。而中国政治又是伦理型政治,政治与伦理密不可分。政治的伦理性又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特点。因此《尚书》中的政治文化及政治观念必然具备伦理美的特征。《尚书》中的政治伦理美观念以其哲学观念为基础。《尚书》中蕴含了中国最早的,具有基础性、源头性的哲学观念,如“天道观”、辩证观、物质观、发展观等。早期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