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偶联高效合成塔格糖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格糖是一种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甜味替代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市场需求量较大。本研究构建了催化乳糖合成塔格糖的两个关键酶(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单独表达、共表达的重组大肠杆菌,并对重组菌株全细胞催化乳糖合成塔格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基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利用无抗性基因筛选标记的枯草芽孢杆菌为表达宿主,分别克隆了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构建重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两株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偶联全细胞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实现了以廉价乳糖为原料,安全高效合成高值稀有糖塔格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PCR扩增的方法,分别将Escherichia coli K-12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 Z和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ara A克隆于Escherichia coli BL21中,构建重组菌E.coli BL21/p ET28a-lac Z和E.coli BL21/p ET28a-ara A。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对粗酶进行纯化。重组β-半乳糖苷酶的比酶活为135.5 U·mg-1,重组阿拉伯糖异构酶的比酶活为34.5U·mg-1,并对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催化的最适p H和温度进行了分析。(2)以SD序列为连接子,构建了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在E.coli BL21共表达而串联位置不同的重组菌株E.coli BL21/p ET28a-ara A-lac Z和E.coli BL21/p ET28a-lac Z-ara A。通过分析两重组菌粗酶液催化乳糖生成塔格糖的能力可知,重组菌E.coli BL21/p ET28a-ara A-lac Z粗酶液催化乳糖生成塔格糖的效果更佳,因此,后续对重组菌E.coli BL21/p ET28a-ara A-lac Z全细胞催化乳糖合成塔格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在p H 8.0、温度50°C、添加5 mmol·L-1 Mn2+、0.5 mol·L-1硼酸和0.1%细胞通透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条件下,E.coli BL21/p ET28a-ara A-lac Z全细胞催化100 g·L-1乳糖合成塔格糖的最高产量达24.0 g·L-1,乳糖到塔格糖的质量转化率24.0%,摩尔转化率为45.7%,随着底物乳糖浓度的升高,塔格糖产量呈不同程度提高。(3)利用cre/loxP特异性重组技术,构建了以D-丙氨酸消旋酶基因为筛选标记的无抗性基因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B.subtilis 168 D1。由于重组菌E.coli BL21/p ET28a-ara A-lac Z催化乳糖合成塔格糖时,中间产物半乳糖严重积累,同时,大肠杆菌发酵过程有可能产生肠毒素等有害物质,因而以改造的食品级枯草芽孢杆菌为宿主,构建了分别表达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168D1/p MA5a-lac Z和B.subtilis 168 D1/p MA5a-ara A,探究了两重组菌偶联催化乳糖合成塔格糖的最适比例(B.subtilis 168 D1/p MA5a-lac Z:B.subtilis 168 D1/p MA5a-ara A=1:15)。对两重组菌偶联全细胞催化条件进行优化后,底物乳糖为100 g·L-1时,塔格糖生成量为30.1 g·L-1,乳糖到塔格糖的质量转化率为30.1%,摩尔转化率为57.2%。在高浓度乳糖500 g·L-1时获得最高产量的塔格糖为96.8 g·L-1,摩尔转化率为36.8%,实现了塔格糖的安全高效合成。
其他文献
用于相互作用检测的高通量生物实验方法的技术进步导致了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这些数据对不同物种间的生物关系分析将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往往被抽象为一个网络,网络比对算法则是进行网络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两个不同物种进行网络比对,将有助于理解细胞组织,发现物种间的进化保守关系和个体差异,从而有助于进行疾病分析、新药靶点治疗和为物种间的注释转移提供重要信息等。目前从实验中提取的蛋
面对蛋白质数据日益海量增长这一趋势,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辅助预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蛋白质序列的纹理特征及相似性,使用智能算法辅助预测了蛋白质结构类型,对低分泌蛋白质的原始信号肽序列进行了人工优化设计。在第二章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蛋白质特征向量构造方法,利用马尔可夫过程将蛋白质序列转换为马尔可夫转移频次矩阵,然后计算其对比度、同质性、相关性和能
现代温室生产过程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促进生产的关键,因此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建模和控制非常重要。而目前温室调控策略无法实时反馈作物生理状态,通常依赖于专家经验和先验性数据,忽略了植物对自身生长信息的感知,从而脱离了作物的实时生理需求,因此基于作物实时生长状态的控制策略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解释性模型能否行之有效,需要对模型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以此为依据优化模型结构来保证实验测量值能有效估计待求状态量。当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分子测序计划的成功实施,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蛋白质正逐渐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DNA结合蛋白是生物体中不可或缺的蛋白质,在遗传信息转录、DNA复制、重组和修复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与许多疾病的治疗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如PDB,Swiss-Prot和SCOP等世界著名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其每年的蛋白质序列呈指数型增长,人们对高效处理海量生物信息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而传统的实验室研
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其影响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蛋白质的折叠、分子识别、稳定性以及免疫原性等。然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生产重组蛋白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其中最主要问题是重组蛋白上N-聚糖的异质性,这会对重组蛋白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如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以及重组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等。目前,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细胞工程以及糖工程等多门学科的发展,
糖基磷脂酰基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修饰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哺乳动物细胞中超过100种蛋白被GPI锚定修饰,GPI锚定蛋白在机体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GPI锚定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前体蛋白进入内质网后,在GPI转移酶复合物的作用下共价连接在新合成的GPI锚上,形成新生GPI锚定蛋白。随后新生GPI锚定蛋白在内质
胶原蛋白由三条多肽链缠绕折叠成三股螺旋,进一步通过组装、交联等方式形成胶原纤维、胶原网状蛋白等高阶结构蛋白,作为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动物组织提取可能引发的疾病传播风险,研究人员采用微生物重组表达的方式生产胶原蛋白,然而在重组胶原蛋白的生产中如何促进重组胶原分子交联,使其形成更加稳定的空间结构是设计重组胶原纳米材料需要克服的难点。本课题以来源于Streptococcu
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是目前生物制药领域应用广泛的生产细胞。传统构建重组细胞株的方法是将目的基因随机整合到染色体基因组中并经过多次压力筛选获得高表达水平的目的细胞株,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并且经常由于整合位点的不稳定性随着传代次数增加非生产性细胞克隆逐渐增多,导致产量下降。寻找稳定的整合位点,使用定点整合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至CHO细胞基因组的稳定位
目前拉曼光谱在物质检测领域获得了很多的应用研究,但是基在定量检测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同时传统的定量检测模型存在一些缺点。定量检测的主要难点在于难以有效地对不同浓度的光谱数据进行建模,且难以有效地针对不同浓度的数据进行区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集成学习的神经网络框架,通过基于多种神经网络模型对拉曼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并利用集成学习方式融合不同模型建模的结果,来有效提升基于神经网络的
丙氨酸脱氢酶(ADH;EC.1.4.1.1)属于氧化还原酶类,该酶可以利用NAD(P)+和NAD(P)H作为辅酶,催化丙氨酸和丙酮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在细菌、真菌和植物中普遍存在,是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酶,在食品、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对致病菌Helicobacter aurati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它存在两个潜在的ADH蛋白序列,我们将其命名为HaADH1和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