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帮助资源利用率较低,有心理求助需求的同学常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或不实施求助行为,导致问题严重的现象。为了促进高校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的求助意愿和求助行为,本研究探索了心理咨询情境相关的因素对求助意愿和行为的预测,旨在通过干预与心理咨询情境相关的因素,促进高校学生的心理求助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研究通过普查南京四所高校共400名大学生和120名来访者的求助意愿及行为和咨询情境中的因素,研究影响大学生求助意愿和行为的因素;第二部分的研究通过比较主动求助组和未求助组,重点考察有求助的客观需要也有较高心理求助意愿的学生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的研究重点考察了性别在求助行为决策中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果:1.对于心理问题可控归因低于80%的被试,自我表露的预期效用,资源可接近性和对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与求助意愿的关系显著,其中态度部分中介预期效用和求助意愿,预期效用部分中介可获得性和求助意愿。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有积极求助意愿、态度和更丰富的间接求助经验的学生更倾向于采取求助行为。而心理问题归因可控性越小,对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越小越可能采取求助行为。2.高意愿未求助组的自我污名、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和问题可控性归因得分均高于主动求助组,而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间接求助经历得分低于主动求助组。在高求助意愿被试中,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题、问题可控性归因和间接求助经历进入回归模型,可解释求助行为变异的47.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间接求助经历通过自我效能和预期风险的中介作用影响求助行为,该模型可解释行为变异的3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4%。3.男女生在心理求助意愿和求助态度上并无显著差异,男女生心理求助行为均与可控性归因呈显著负相关,与间接求助经历呈显著正相关,且这两个变量对男女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回归均显著。除此之外,关于寻去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对男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回归系数显著;对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及作为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对女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回归显著。上述研究结果为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相关宣传与干预工作提供了实证基础,男女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也为日后有侧重点的干预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