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农地利用变化显著,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逐渐出现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农地复种指数降低、集约度下降等农地粗放经营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会对区域粮食生产、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了揭示农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其带来的各种效应,本为以地处长江南岸的湖北省咸宁市为例,基于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取得的1250份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实地考察与农户调查方法、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详细介绍了咸宁市农户变化特征,采用分区域作对比,全面分析了咸宁市农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增多,农业劳动力从1985年到2010年,调研区农户农业劳动力从2793人减少到2592人。农户特征变化也相当显著,纯农业户逐渐分化成纯农业户、农业兼业户、非农业兼业户以及非农业户并存的格局,1985~2010年,纯农户业户比例从94.3%下降到13.7%,兼业农户比例从2.5%上升到71.9%,非农业户从0.64%上升到14.5%。不同类型的农户其农地利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2)农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劳动力配置、农地利用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集约度等几个方面。近30年来,调研区农业劳动力、农地经营面积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明显;平原区平均每户农业劳动力投入1985~2005年从2.14/户人上升到3.34人/户,2005~2010年快速下降到2.02人/户,丘陵山区农户每户农业劳动力投入1985~2005有所降低,从2.3人/户下降到2.2人/户,2005年~2010年下降到1.8人/户。农地经营面积农地集约度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农地经营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在一些地形条件较差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仍较低。 (3)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的农地利用变化特征也有较大差异。平原区农业兼业户比例大于丘陵山区,2010年数据显示,平原兼业户中,农业兼业户和非农业兼业户比例分别为44%和56%,丘陵山区为16%和84%。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平原区农户农地利用方式集约经营程度高于丘陵山区。平原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高于丘陵山区。 (4)调研区农地利用变化总体上降低了粮食生产量,尤其是农地利用面积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下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区域的粮食生产量;农业纯收益下降、农地面积的减少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力的迁移,农户家庭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的比例逐渐下降,非农收入增长迅速;农地利用的变化对农地土壤质量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不合理的农地经营方式会造成农地土壤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而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的多样化、植被类型的丰富化以及农地的撂荒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