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哲学发生了转变,就是由斗争哲学转变到和平建设的哲学,将发展视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中国政府除了继续积极推动经济建设之外,还致力于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国际和平;二是国内和谐;三是台海两岸和解。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更是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也即立足“国内和谐”问题进行论述。在对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中,考察了中国现实社会中凸显的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对问题的反应,不外乎有茫然、激进和理性三种反应。所谓茫然,是指面对急速变化的问题的各个层面,容易受到外界评论的左右。所谓激进反应,是指针对问题的强硬态度或偏激做法,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往往被冠以有色眼镜审视,并上升到非理性的高度。
在中国转型时期,面临各种问题时,需要倡导和推广的,是理性思维。但所谓理性思维,却是“说易行难”的事情,因为在社会发展急剧加速的时代,每天都会有极易导致非理性反应的事件发生。在剖析这些事件的过程中,笔者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在承认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信用影响社会治理的前提下,研究社会资本的构成和性质,分析其与社会成员个体和集体行为的关系。通过社会资本视角观察经济与社会现象,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社会变迁的动因,力图论述以诚实、信任、协调与互让的原则和精神为基本内容的社会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探讨社会的制度性安排和政府的治理模式,为制定策略提供指导,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所处的转型时期,这种研究所具有的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在于:如果说经济资本是让我们“强”,和“富”,那么社会资本就是让我们“和”与“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伴随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那么伴随中国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产生的重要成果之一则将是社会主义社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