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报刊,作为大众媒体的主要形式,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然而它们呈现给我们的并不是完全客观的世界,而是一个被理解和加工过的的世界,报道者由于受到各种利害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取向的驱使,都需要对事实进行修辞化和策略化处理。因此,本文以2012年7月22日发生在北京的特大暴雨为背景,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这两家媒体对此次特大暴雨的相关报道为样本,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来看中美媒体是如何对北京特大暴雨进行报道的,以及是如何通过话语把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隐藏于新闻文本之中的。本文以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以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中美两家媒体的报道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从及物性、词汇选择、转换和情态几个方面来分析中美媒体报道语篇的词汇、话语等句法结构特征,进而结合中美社会文化语境和不同意识形态对两家媒体对该事件报道的侧重点和倾向性进行阐述。定量研究主要通过统计报道中消息来源(采访对象)和转述方式(直接或间接)来揭示两家媒体报道的客观程度和刻意操纵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中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媒体代表的利益不同,其报道特点也存在差异。研究的结论是新闻报道并不完全客观公正,渗透着报道者以及其所属的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由于中美政治经济文化存在差异,两家媒体在对此事件进行报道时的视角不同,报道所选择的实例也不同。但是《中国日报》更注重报道暴雨事件本身,而《纽约时报》则强调暴雨发生背后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并对此事件进行问责。试图塑造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