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西方翻译与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诗人屈原是屈指可数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主要记载屈原作品的《楚辞》不仅是楚文化的瑰宝,也是整个中华文化的不朽经典,受到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喜爱。《楚辞》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楚辞》风格华美浪漫、感情激越奔放,内容多写神话、个人情志与想象;具有民歌的风格,运用楚国音调,采用楚国方言,描写楚国的特殊名物。《楚辞》不仅在东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西方世界也译介甚广。自党的“十八大”会议之后,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在此大背景下,梳理《楚辞》在海外传播的文本脉络,研究其传播现状、问题及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1)《楚辞》欧美翻译与研究的现状如何?(2)《楚辞》欧美翻译与研究存在什么问题?(3)应对《楚辞》欧美翻译与研究现存问题的对策有哪些?(4)本研究发现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什么启示?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文化翻译理论、变译理论、翻译传播学理论研究《楚辞》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相关学术研究文献中的文本形态与变译手段,以及翻译与研究文本的传播效果,分别从微观和宏观探查问题和寻找《楚辞》在欧美国家传播现存问题的有效对策。第一步是总结《楚辞》在西方传播的现状;第二步是找出《楚辞》西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步是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论文的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楚辞》翻译研究综述、《楚辞》研究文献综述,然后进行总结。第三章是本论文的理论框架。首先介绍文化翻译理论、变译理论、翻译传播学的基本思想,然后结合本论文的研究问题,构建本论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章节,概述《楚辞》在欧美的翻译与研究概貌,拟从翻译、学术研究、其他传播方式进行总结,为发现《楚辞》西传问题奠定基础。第五章也是本论文的主体章节,通过《楚辞》西传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本论文的理论框架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并结合《楚辞》西传问题与对策探讨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第六章为结论,总结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发现,指出其局限性,并给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本研究发现,就《楚辞》在西方的翻译而言,有些翻译策略不利于《楚辞》传播。对于翻译策略问题,根据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可采用异化与归化相合,其目的是要实现文化功能的平衡。翻译问题可根据黄忠廉教授的变译理论来优化翻译文本。西方的《楚辞》研究主要围绕译者、译本以及传播的问题。译者与译本的问题需要时间的沉淀来不断加强。另外,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这一工程的完成,需要各个方面分工合作,协调互助才能实现。
其他文献
本文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鲶鱼效应"原理来分析、论述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鲶鱼效应"的意义、作用以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正>近年来,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推进下,监狱安防建设得到很大改观。目前,新技术不断向安防领域渗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安防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管理模式,监狱安防系统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首先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再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
以批评语篇分析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语篇形式的分析研究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从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两方面对两性交际的话语进行分析,
坚持依法治校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对于推进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分分析了民办高校依法治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
筝曲《梦长安》是由作曲家吕亮先生于2017年6月创作的一首协奏曲,创作思路来源于描绘唐朝盛世的史诗壁画,描绘了大唐的盛世景象。乐曲取材自戏曲元素,借鉴了唐代乐律,采用了七声雅乐调式。本文从创作特点入手,分别探究情感意向、特色节奏等特点,建立在此基础上,对乐曲中出现的部分演奏技法进行探究,重点分析三种不同情景下的长线条摇指状态的侧重点;在快速节奏下通过手腕联动提高快速指序的能力;通过慢触弦的贴弦奏法
书信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可忽视的一类体裁。书信可以用来交流信息、陈情达意,又以其承载的真情与哲思动人至深,既体现工具性特征,又饱含人文性特质;书信类选文的教学符合学生
目的依托高新打印技术平台,不断完善和提高打印装订体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成本,达到体检客户满意的目的。方法引进理想闪彩印王(RISO),体检数据批量导入,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医患矛盾的冲突升级,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人文科学要求建立以医务社工为主导的新型医学人文关怀体系。而发端于西方国家的医务社工在我国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困境和危机,发展不平衡、本土化程度欠缺、制度政策不健全、人才匮乏等成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如何调整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发挥医务社会工作的本土效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探索苏州医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本文以苏州市
<正> 雪夜吴秋山孤馆的灯是青的窗外,垂下雪的珠帘。炉火伸出了蛇舌,舐着室中的冷味。又是残夜梦回,枕畔的书瘦损了。远处掷来一片狗吠,击破沉寂的夜网。这是一首写旅人投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