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铁路运输是目前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铁路司机具有单次值乘时间长,工作环境噪声大等工作特点,长时间驾驶作业后容易产生危害行车安全的驾驶疲劳。本文研究心电信号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与司机疲劳状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机车司机疲劳状态检测模型。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司机值乘作业的特点,设计了详尽的数据采集方案。为了在采集数据时不影响机车司机的正常工作,设计了基于司机手持终端APP的数据采集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运输是目前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铁路司机具有单次值乘时间长,工作环境噪声大等工作特点,长时间驾驶作业后容易产生危害行车安全的驾驶疲劳。本文研究心电信号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与司机疲劳状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机车司机疲劳状态检测模型。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司机值乘作业的特点,设计了详尽的数据采集方案。为了在采集数据时不影响机车司机的正常工作,设计了基于司机手持终端APP的数据采集实验方案。参考有着更为充分研究的汽车领域司机疲劳驾驶结论并结合主观调查问卷结果,对铁路司机疲劳程度进行评估,明确司机不同疲劳状态。所设计铁路司机疲劳驾驶数据采集方案为后文中搭建铁路司机疲劳检测模型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2)分析心电信号特征随疲劳程度加深的变化规律。首先对心电信号数据做预处理;其次分别提取数据中时域特征、频域特征以及非线性特征;然后分析这些特征随疲劳程度加深的变化规律,找到能表征司机疲劳状态的关键特征;最后对特征计算时最优的时间窗口长度做选择。(3)分析铁路司机操纵行为特征随疲劳程度加深的变化规律。首先对铁路司机操纵行为数据做预处理,明确以调车作业调速阶段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机车司机操纵行为特点,提出了机车输出功率特征方法,从列车司机的操纵行为中提取司机疲劳相关特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得到的特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针对机车驾驶的特点,设计了特征层和决策层的两层信息融合结构。首先,在特征层融合中分别把心电信号特征和操纵行为特征作为输入,把铁路司机疲劳概率作为输出,用SVM方法建立铁路司机疲劳检测模型。然后,在决策层融合中将两个特征层融合输出和上次疲劳检测结果作为输入,用D-S证据进行决策层融合,得到铁路司机疲劳检测结果。本文以铁路司机这一特殊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围绕表征司机驾驶疲劳状态的心电信号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开展实验数据采集、定性和定量分析,为铁路司机疲劳状态预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进一步通过信息融合的方法,搭建铁路司机疲劳状态检测模型。
其他文献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轨道交通中利用动力电池研发更节能和环保的新型混合动力列车成为趋势。柴电混合动力列车是改造传统内燃机车的方案之一,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控制柴油发电机组与电池的功率分配,对比传统内燃机车可提高燃油效率,因此运行成本更低,有更优的经济性。为了优化柴电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系统策略,本论文首先建立了柴电混合动力列车的整车模型,其中主要包含列
轴箱轴承作为高速动车组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其疲劳可靠性对列车安全稳定运行来说十分重要。同时国内复杂恶劣的运行环境对其疲劳寿命和可靠性的评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轴承内部的动态载荷分布是轴承最重要的运行参数之一,更是从轴承服役条件到疲劳寿命评估的关键力学参量。因此,获取轴箱轴承内部动态载荷分布对轴箱轴承疲劳可靠性的准确评估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以某型高速列车轴箱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一种基于应变检测的实
由于高速铁路具有安全、快速、便捷、舒适的优势,其运输需求不断增加,运营里程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路网也逐渐复杂,瓶颈区段逐渐增多。瓶颈区段的通过能力对路网运输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利用现有的铁路基础设施提升线路的通过能力,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提升铁路通过能力和运输灵活性的挑战,国内外学者提出列车编队运行(或称“虚拟编组”)的概念,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列车编队运行时,通过无线通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路网效应开始显现,以此带来高速铁路客流持续增长,瓶颈区段对网络能力的限制作用愈发突出。从宏观层面实现瓶颈区段能力疏解,是网络化运营的根本保障,对提升网络通过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高速铁路复杂网络为背景,进行铁路乘客出行多路径选择与分配研究,着眼于瓶颈区段疏解与旅客服务能力提升,构建企业-乘客双准则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包括服务路径阻抗函数设计、合理服务路径备选集生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路基冻胀导致轨道几何尺寸发生变化(称为轨道变形),降低了线路平顺性,甚至构成列车运行安全隐患。我国东北地区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区,每年存在明显的冻胀和融沉现象,而高速铁路对轨道不平顺要求极高,因此,针对运营高速铁路,掌握路基冻胀过程中轨道变形随温度变化的过程,不仅能够为铁路工务部门管控季冻区域内轨道几何尺寸变化提供依据,也能够大大降低行车安全隐患。本文针对无砟高速铁路,利用综合检测列车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车车通信列控系统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系统在精简轨旁设备,提高车载自主性和动态间隔控制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由于新型列控系统还处在研究初期,与传统列控相比,在系统结构以及功能划分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变,需要对新增功能进行完备性设计。传统的由地面设备集中控制的方式,转换为以车载为中心的列车自主控制方式,列车通过车车直接通信方式获取前方追踪列车的运行状态信息。因此需要研究列车如何与前车建
随着“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宏大蓝图的不断建设,高铁以其便捷、舒适、快速等特性成为我国居民出行的首要选择,高铁旅客出行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化的位移,更强调全过程的服务体验。高铁站作为高速铁路网中的关键节点,是旅客与铁路运输企业发生服务高度接触的重要场所,其设备配置的规范化、差异化和可调化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成本,更决定了旅客出行服务感知体验及高铁出行忠诚度。本文基于服务容量的概念,将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铁路行车密度和列车运营速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对列车驾驶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列车自动运行系统能够缓解人工运行压力,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等性能,并防止因人工误操作引起的事故,是实现列车高效、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是目标速度曲线跟踪,因此开展高速列车跟踪控制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
规模化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运输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然而,随着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高速列车牵引/制动执行器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执行器故障诊断及其容错牵引运行控制成为目前列控系统的研究热点。另外,由于高速列车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和外部随机扰动会对其运动力学精确建模带来挑战,因此,研究数据驱动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 free adapt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