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听、读加工机制的探讨由来已久,但争议尚存。不可否认,有效的听、读活动在加工策略上可能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虽然共享一些要素,但是它们的区别同样不可忽视。听、读理解是学习者和学习材料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文本加工过程中,对话题熟悉与否可能决定学习者能否有效运用相关的先前知识和经验,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产生共鸣。纵观已有研究,关于熟悉度对理解的影响观点莫衷一是。信息类型(大意和细节)是考察文本理解的另一重要维度。文本中的命题构成一个层级体系,命题层次越高越接近文本的大意,低层级的命题则为细节。不同类型的信息在听、读理解中的处理情况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现有的研究结果仍有争议。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听读能力发展上的差异。学习者到底读懂、听懂了哪一类信息,他们对话题的熟悉情况是否起作用?不同的影响因素有何作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为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听、读差异以及话题熟悉度在听读理解中的作用,我们将通过分析学习者在细节、大意上的具体表现作深入剖析。本次研究所考察的问题如下:(1)阅读中,学习者在不同的话题熟悉度下对不同信息类型(大意、细节)的理解情况如何?(2)听力中,学习者在不同的话题熟悉度下对不同信息类型(大意、细节)的理解情况如何?(3)对于不同话题熟悉度、不同信息类型(大意、细节),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在有何异同?(4)话题熟悉度、信息类型(大意、细节)、模态分别对听、读理解起什么作用?三者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本次研究以103名某重点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为被试,探究他们在不同的话题熟悉度下大意、细节的听、读理解情况。被试分为阅读组和听力组,他们分别进行两个不同话题熟悉度(熟悉和不熟悉)篇章的测试。理解测试通过自由回忆和判断题进行,两种测试手段都包含大意、细节两种信息类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阅读中:熟悉的话题下,细节理解的更好;不熟悉的话题下,大意理解的更好;被试对不熟悉话题的理解比对熟悉话题的理解好。(2)听力中:熟悉的话题下,细节理解的更好;不熟悉的话题下,大意理解的更好;被试对不熟悉话题的理解比对熟悉话题的理解好。(3)阅读整体优于听力。熟悉的话题下,听读差异源于对细节的理解;不熟悉的话题下,听读差异体现在大意、细节两方面;听读都在不熟悉的话题下呈现出较好的理解,这在大意理解上尤为显著。(4)模态、话题熟悉度、信息类型、在听、读理解中存在主效应;模态效应、话题熟悉度效应、信息类型效应分别随余下任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本次研究深入对比了模态、话题熟悉度、信息类型对理解的影响,三个变量在理解中均有主效应,并且理解也受到任两个变量间交互效应的影响。这说明,三个变量分别对理解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任何一个变量对听、读理解的影响都不能盖过另外一个变量产生的影响。阅读理解显著优于听力理解,且优势在不熟悉的话题下体现更加明显;在熟悉的话题下,听、读中细节性信息理解的更好;而在不熟悉的话题下,听、读中大意性信息的理解更好。与以往大多发现不同的是,学习者的听、读理解在不熟悉话题中的表现反而比熟悉话题中的表现好。可见,不熟悉话题的新颖、独特等特性能够激发学习者更为积极、深层地加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