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酷到超然——论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的衍生与变迁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是先锋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也是评论界最重视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既重视技术层面的实验与探索,又凝聚着鲜明的精神特质。余华的小说风格历经了传统写实、先锋实验、再回归传统三阶段的演进。在其小说创作风格演进的过程中,都书写了“苦难意识”这一人类的普遍意识,而且在各阶段“苦难意识”表现程度的不同和形态各异,彰显了余华小说创作思想、创作风格的变化,也表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意义的不断追问。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单纯的重视余华的先锋创作或者其后期的传统写实,或者论述苦难、死亡、暴力等主题的较多,但很少谈及作家苦难意识的衍变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改变,苦难意识衍变与其创作风格、创作思想的关系。本论文试图从余华的创作形态和创作观念的演变过程中探究余华苦难意识衍生和变迁的内在原因,宏观上对余华的作品进行一次全面考察,深入理解其作品中关于传统的反思和批判,探析对人类生存的深度思考,发掘其作品的内在价值和书写苦难意识的意义。 论文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苦难意识的阐释。简要阐释什么是苦难和苦难意识,苦难意识在文学中的表达,苦难意识在余华小说中的体现。 二、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的由来。探究苦难意识在余华小说中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作家童年经历、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作家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论述。 三、苦难意识在余华小说中的变迁。概括苦难意识在余华小说中的演进过程,从弥漫着无尽暴力和死亡的苦难人生,到流露出悲悯情怀和脉脉温情的苦难抒写,再到苦难的消解与超越。 四、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变迁的原因。挖掘苦难意识随余华创作风格转变而变迁的内在本质,主要归因于先锋思潮的整体退却、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吸纳、协作与现实关系的变化、作家创作个性的加强。 五、余华书写苦难意识的意义。余华书写苦难意识彰显了对生命的哲学体悟和拯救,彰显了作家与读者的关系,彰显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以心理学和人类学为例进入论题,指出现有灵感研究之偏误,即都是在认识论领域对灵感进行的客体研究,没有发掘出灵感的生存论内涵。本文的着重点是对灵感以生存论观照。  
在清代的世情小说中,作者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公子形象,而且在《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红楼梦》等长篇世情小说中,公子形象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在整部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表音与表义的矛盾运动中,形成了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汉字体系。这是因为形声结构是汉字系统中最优的结构,它由声符和形符构成,声符和形符又分工合作,在形声
有华语乐坛“流行音乐教父”之称的罗大佑,是台湾乃至整个华人当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情歌讲述爱情却又不拘于爱情,书写日常生活却又超越日常本身,内涵复杂。本论文尝试从
葛长庚(1134-1229),字白叟,又名白玉蟾。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入道武夷山。他是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在道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尊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葛长庚一生云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崇尚自然、追求绿色,野菜悄然登堂入室,成为菜系新贵,而鱼腥草已成为许多市民餐桌上的“养生仙草”。还有不少商家称:“鱼腥草不仅可以去火,还可以防辐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李明表示,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鱼腥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具有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