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公民科学素养,储备有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在不断提高,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确还存在不争的差距,且地区的发展不均衡,从小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依然是基础教育一个持之以恒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电脑机器人活动这一科学教育形式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阐述,通过亲身的教育体验和实施案例,分析这种活动手段对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具体模式,为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案例材料,为基础教育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问题解决”的指导思想,设计了采用“问题解决引导”的操作模式,试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创建一个和谐、进取、趣味的情境,有针对性地产生问题,围绕问题去展开充满个性化的探索与学习,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自主研讨,寻找问题的各种不同解决途径,并通过相互学习来找出相对合理的最佳途径,进而达到体验式学习的目的。小学高段电脑机器人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解决引导”操作模式为“情境→问题→引导、解决→寻找最佳”。即在一定的教学活动情境里,针对最终目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寻求这些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去涉猎相关知识,学习的内容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设定,问题的解决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即开放式的。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去比较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找到相对最佳的一个,进而学习为什么这个方案优于其他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更好的方案吗?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甚至创新,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该模式在电脑机器人活动的教育平台上使用,效果非常突出:1、学生在电脑机器人活动中能很快融入情境,在自主实践的体验活动中总结相关知识;2、学生能根据观察和总结的知识立刻投入新的运用,甚至改良或组合,进而产生新的知识,且这些知识是具有个体性的,不是老师事先能预测并作出准备的;3、学生能在电脑机器人活动中敢于尝试、不断总结,培养出良好的科学精神与心态;4、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使学生能借用这一高科技的综合平台把创新意识变为实在的设计。经大量实践证实,本研究所提出的“问题解决引导”模式在小学高段的电脑机器人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具有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科学素养作用的有效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