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广州市女性护士职业倦怠、时间管理、工作应激的现状;2.探讨广州市女性护士职业倦怠、时间管理、工作应激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之间的作用路径。方法:1.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时间管理量表、工作应激量表收集资料;2.应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3~5月选取广州市1019名女性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3.数据资料运用SPSS24.0和AMOS22.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Kruskal-Waillis H秩和检验、Spearman秩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及路径分析。结果:1.广州市女性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情感耗竭(25.41±11.27)分,去人格化(7.92±6.71)分,个人成就感(29.71±10.07)分;护士时间管理总分为(56.26±9.27)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目标设置(14.29±3.97)分,时间安排(16.65±3.38)分,时间的自控(14.53±3.34)分,混乱倾向(10.79±1.94)分;工作应激总分为(29.29±8.52)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时间应激(19.92±6.69)分,焦虑(9.37±2.60)分。2.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科室、月薪的护士在职业倦怠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籍贯、单位等级、学历的护士在职业倦怠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与时间管理得分呈负相关(P<0.05);职业倦怠得分与工作应激得分呈负相关(P<0.05);时间管理得分与工作应激得分呈正相关(P<0.05)。4.模型拟合度较好,时间管理对职业倦怠标准化后直接效果值为-0.60;工作应激对职业倦怠标准化后直接效果值为-0.24;以工作应激为中介,时间管理对职业倦怠标准化后的间接效果值为-0.14。结论:1.广州市女性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0%,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处于中度倦怠水平,个人成就感维度处于高度倦怠水平,整体职业倦怠水平处于中度以上;时间管理与工作应激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在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科室、月薪上存在差异;未婚、年龄低于25岁、31~35岁、工作年限在11~15年、职称较低、月薪较低的护士职业倦怠感最高,与其他科室比较,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最高。3.护士时间管理越好,职业倦怠程度越低;护士时间管理越好,工作应激程度越低;护士工作应激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4.工作应激在时间管理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即时间管理可通过作用于工作应激影响护士的职业倦怠。护士时间管理较好,工作应激较低,其职业倦怠感就较低。5.护理管理者应认识到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根据时间管理及工作应激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管理者可通过对护士时间管理能力的培训,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应激程度,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个人成就感,从而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