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位居世界疾病发病和死亡顺位首位,而且近年来全球冠心病的疾病负担显著增加,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冠心病已知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炎症和遗传因素等,其中脂质代谢紊乱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已被确定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血管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斑块不稳定的关键因素。基础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各个阶段。炎症因子IL-6和hs-CRP通过多种途径使心脏血管损伤而致病,如通过加速脂质池破裂、上调促凝因子等造成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加速血管粥样化发展。炎症因子(IL-6, hs-CRP)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促成因子,可能会成为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的潜在靶点,但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起到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并且炎症因子是否在血脂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发病中起到介导作用,目前尚无相关报道。为了进一步阐述炎症因子在血脂代谢紊乱导致冠心病发生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大小,本研究采用中介作用分析方法探讨炎症因子(IL-6, hs-CRP)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生中的中介作用。
研究目的: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在江苏地区人群中冠心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阐述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大小。采用中介作用分析的方法探讨血脂异常、炎症因子(IL-6, hs-CRP)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病例和非冠心病对照及南京市栖霞区某社区健康体检人群,对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临床资料、生化检测指标和血液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炎症因子(IL-6, hs-CRP)的水平。
资料分析和数据处理: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和频数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第一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X)与冠心病(Y)以及炎症因子(M)与冠心病(Y)是否有关联,线性回归分析血脂异常(X)与炎症因子(M)是否存在关联,并基于SPSS 23.0 软件中PROCESS 3.3插件,分析炎症因子(IL-6, hs-CRP)在血脂异常(X)导致冠心病(Y)的通路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大小。
研究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305人,其中经冠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病例532人,健康对照773 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BMI 水平、学历、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描述中,TC、HDL-C、TG、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肌酐、空腹血糖、IL-6、hs-CRP 水平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以及BMI、LDL-C、TG、白细胞、血小板、肌酐、空腹血糖、IL-6、hs-CRP的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会使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增加12%到113%不等,其中血脂异常患者较血脂正常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91%(Adjusted OR=1.91,95%CI:1.52-2.40),IL-6、hs-CRP的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个体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2% (Adjusted OR=1.12, 95%CI:1.00-1.25;Adjusted OR=1.12,95%CI:1.01-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水平的 BMI、白细胞、血小板、IL-6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采用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炎症因子(IL-6, hs-CRP)、冠心病三者的关联,发现三者之间两两相关(βX→Y未分组=0.430,βX→Y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460;IL-6βM→Y未分组=0.156,βM→Y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284,βX→M未分组=0.123,βX→M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191;hs-CRPβM→Y未分组=0.132,βM→Y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233,βX→M未分组=0.144,βX→M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170;P<0.05)。进一步采用中介作用分析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 IL-6 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 0.021(95%CI:0.001-0.051),进行反对数转换后,血脂异常通过IL-6水平影响冠心病发生风险的中介效应OR值为1.02(95%CI:1.01-1.05),提示在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的风险中,中介变量IL-6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中介效应占比为4.79%;分组分析显示在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中,中介效应大小为0.058(95%CI:0.012-0.120),血脂异常通过IL-6水平影响冠心病发生风险的中介效应OR值为1.06(95%CI:1.01-1.13),提示在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的风险中,中介变量IL-6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增加6%,中介效应占比为9.43%。hs-CRP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022 (95%CI:0.001-0.051),进行反对数转换后,血脂异常通过hs-CRP水平影响冠心病发生风险的中介效应OR值为1.02(95%CI:1.01-1.05),提示在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的风险中,中介变量hs-CRP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中介效应占比为4.91%;分组分析显示在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中,中介效应大小为0.048(95%CI:0.007-0.104),血脂异常通过hs-CRP水平影响冠心病发生风险的中介效应OR值为1.05 (95%CI:1.01-1.11),提示在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的风险中,中介变量hs-CRP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增加5%,中介效应占比为7.83%。
研究结论:
1. 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家族史,BMI、白细胞、血小板、IL-6升高;较高的学历、血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2. 中介作用分析发现炎症因子IL-6、hs-CRP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联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位居世界疾病发病和死亡顺位首位,而且近年来全球冠心病的疾病负担显著增加,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冠心病已知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炎症和遗传因素等,其中脂质代谢紊乱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已被确定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血管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斑块不稳定的关键因素。基础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各个阶段。炎症因子IL-6和hs-CRP通过多种途径使心脏血管损伤而致病,如通过加速脂质池破裂、上调促凝因子等造成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加速血管粥样化发展。炎症因子(IL-6, hs-CRP)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促成因子,可能会成为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的潜在靶点,但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起到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并且炎症因子是否在血脂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发病中起到介导作用,目前尚无相关报道。为了进一步阐述炎症因子在血脂代谢紊乱导致冠心病发生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大小,本研究采用中介作用分析方法探讨炎症因子(IL-6, hs-CRP)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生中的中介作用。
研究目的: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在江苏地区人群中冠心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阐述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大小。采用中介作用分析的方法探讨血脂异常、炎症因子(IL-6, hs-CRP)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病例和非冠心病对照及南京市栖霞区某社区健康体检人群,对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临床资料、生化检测指标和血液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炎症因子(IL-6, hs-CRP)的水平。
资料分析和数据处理: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和频数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第一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X)与冠心病(Y)以及炎症因子(M)与冠心病(Y)是否有关联,线性回归分析血脂异常(X)与炎症因子(M)是否存在关联,并基于SPSS 23.0 软件中PROCESS 3.3插件,分析炎症因子(IL-6, hs-CRP)在血脂异常(X)导致冠心病(Y)的通路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大小。
研究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305人,其中经冠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病例532人,健康对照773 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BMI 水平、学历、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描述中,TC、HDL-C、TG、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肌酐、空腹血糖、IL-6、hs-CRP 水平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以及BMI、LDL-C、TG、白细胞、血小板、肌酐、空腹血糖、IL-6、hs-CRP的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会使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增加12%到113%不等,其中血脂异常患者较血脂正常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91%(Adjusted OR=1.91,95%CI:1.52-2.40),IL-6、hs-CRP的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个体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2% (Adjusted OR=1.12, 95%CI:1.00-1.25;Adjusted OR=1.12,95%CI:1.01-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水平的 BMI、白细胞、血小板、IL-6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采用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炎症因子(IL-6, hs-CRP)、冠心病三者的关联,发现三者之间两两相关(βX→Y未分组=0.430,βX→Y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460;IL-6βM→Y未分组=0.156,βM→Y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284,βX→M未分组=0.123,βX→M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191;hs-CRPβM→Y未分组=0.132,βM→Y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233,βX→M未分组=0.144,βX→M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0.170;P<0.05)。进一步采用中介作用分析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 IL-6 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 0.021(95%CI:0.001-0.051),进行反对数转换后,血脂异常通过IL-6水平影响冠心病发生风险的中介效应OR值为1.02(95%CI:1.01-1.05),提示在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的风险中,中介变量IL-6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中介效应占比为4.79%;分组分析显示在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中,中介效应大小为0.058(95%CI:0.012-0.120),血脂异常通过IL-6水平影响冠心病发生风险的中介效应OR值为1.06(95%CI:1.01-1.13),提示在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的风险中,中介变量IL-6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增加6%,中介效应占比为9.43%。hs-CRP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022 (95%CI:0.001-0.051),进行反对数转换后,血脂异常通过hs-CRP水平影响冠心病发生风险的中介效应OR值为1.02(95%CI:1.01-1.05),提示在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的风险中,中介变量hs-CRP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中介效应占比为4.91%;分组分析显示在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中,中介效应大小为0.048(95%CI:0.007-0.104),血脂异常通过hs-CRP水平影响冠心病发生风险的中介效应OR值为1.05 (95%CI:1.01-1.11),提示在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的风险中,中介变量hs-CRP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增加5%,中介效应占比为7.83%。
研究结论:
1. 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家族史,BMI、白细胞、血小板、IL-6升高;较高的学历、血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2. 中介作用分析发现炎症因子IL-6、hs-CRP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联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