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特点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这标志着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是否已制定针对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标志着社会、企业、社区、安全文化的发展程度。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一幕幕惨痛的悲剧,给国家的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频发的事件一方面说明了我们防范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同类事故反复发生,另一方面说明我们预警不力,缺乏快速有效应急管理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尤其缺乏对突发事件类别和级别的正确判断与识别,缺乏对应急管理机构和资源的分类分级的管理方法,导致处置方案的选择出现偏差,资源调配方法不合理,最终不能及时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置延误救援时机。从安全哲学的观点看,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安全是个相对的概念。突发事件由于其本身的突然性特点,目前的安全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有效预测和预防所有突发事件的程度,有些突发事件是难以预防的,因此,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发达国家的统计表明,有效的应急预案系统可将突发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预案系统的6%。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呢?这就要求必须对能够产生突发事件的相关事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建立应急救援计划和预案实施规划,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援行动,尽可能地减轻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应急管理中心是应急响应的“神经中枢”,中心应具备通讯、预警、灾情评估和监视、已知道的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区域、协调及分配救援力量、公众宣传及新闻报道等多方面的功能,一旦针对某一特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通过评估,就要求各级管理者及公众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及其响应的具体流程。应急预案的演练是评价一个应急预案好坏的基础,只有通过对预案的科学的演练才能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到响应的快速性。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对突发事件未发生前的事前预防、事发过程中的应急措施、处置方法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针对恢复、救助等一系列行为规划,通过科学的应急管理针对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以确保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响应和善后处置四个发展阶段,可分为事前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过程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目前,我国在应急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应急平台建设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待解决,针对应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本文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引入马尔科夫随机过程来研究重大危险源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以重大危险源为基础提出了其发生事故的概率模型,并对人员的评价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改进评价模型,在模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的抵消因子的反作用,从而反映了应急预案在控制事故发生和控制事故后果扩大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应急预案的建立及响应流程,通过对客体的评价、对资源的评价、实施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方案动态调整及相关子因素的客观评价,提出了应急响应的具体过程。提出了以模糊综合评判为依据的多级综合应急预案评估方法,对预案响应过程中的时间因素、人员损失因素、经济损失因素、社会影响因素、资源消耗因素、运输及保障因素、方案的动态可调整因素及子因素进行了量化,从而利用量化了的参数实现了对相应应急预案的评估,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应预案进行评估,通过模拟演练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应急预案的评估结果。建立了应急资源的调度数学模型,并利用两种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了应急资源调度模型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定义了模型的参数。实现了基于启发式遗传算法的应急资源调度模型。在算法中加入了带有启发式信息的初始种群生成方法,提出了适应度函数动态控制方法、对比交叉点选择法、迭代回溯法对种群进化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改善了算法的收敛性,提高了找到最优解的效率。将改进后的的蚁群算法成功地应用于求解应急资源调度问题领域。并对算法的信息素的更新策略、路径选择策略、空间拓展策略进行了优化。将实现了的算法与传统优化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比较,结果证明了实现的算法在解决应急资源调度问题的可行性。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