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进行成像,是目前人们掌握的唯一无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研究手段,也是医学影像诊断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长期以来脑功能研究一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脑功能成像对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诊断都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伴随人脑功能磁共振基础研究的进程,针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进行的fMRI临床应用研究也逐渐增多。本研究利用磁共振技术对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进行了初步的影像学研究。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选择方面,本文通过经典的手指敲击实验,对正交线圈和8通道相控阵线圈的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参数映射的结果表明在3T磁共振仪器中,使用正交线圈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能更敏感、更稳定地检测到脑皮层与任务相关的功能活动。在静态脑功能连接的研究方面,“默认模式”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它表现为一组脑区在静态时具有高度一致的自发神经响应活动。它反映了脑的本征活动和规律,是脑功能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一种结合低频振荡理论与广义线性模型的方法来研究静态脑功能连接的“默认模式”。并利用这种方法分别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癫痫患者的“默认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利用功能磁共振数据的时间空间信息,并稳定地检测出反映正常人静态脑功能血氧水平依赖信号的低频振荡分布区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静态脑功能活动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表现为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低频振荡区域的丢失和减小。对癫痫患者的分类结果显示,全面大发作患者比部分发作患者的“默认模式”分布脑区减少的更多。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从脑功能的角度了解患者某些临床症状的发病机理,对今后诊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结构是功能的载体,在脑灰质结构的研究方面,本文采用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从性别、家族史及结构不对称性等方面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脑灰质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证实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灰质结构,包括不对称性的异常,且这种异常显著的受性别、家族史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