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电影为研究对象,运用与国内外女性主义和电影叙事的时间、空间、功能以及交流过程相关的理论,对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的叙事进行研究。本论文除了绪论、结语以及附录以外,由5个章节组成,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新世纪以来中国女性电影的发展情况。首先,对“女性电影”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范畴。女性电影是指以女性视点为制作理念,由女性人物承担开展情节的主要任务,反映女性人生的悲欢离合,书写女性在社会关系中或被排斥与边缘化或被重视与认可,记录女性精神、物质以及生理方面的各种需求的类型电影,本文的研究对象指的就是这类电影;其次,分析文化产业化和国家宣传机制对我国女性电影发展的影响。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电影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扶持与新媒体时代创造的契机下,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可观的变化,日益受到粉丝观众的青睐;再次,阐述国际电影节对国产女性电影产生的影响,剖析部分中国女性电影热衷国际电影节,迎合国际受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这一现象;最后,分析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表达形式,即女性对自我意识、自我需求的关注以及女性在恋爱、婚姻等两性关系中自我意识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章通过以上几点指出女性电影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女性电影的国外发展提供借鉴。第二章运用形式理论对中国女性电影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首先,提出时序、时距以及频率等与电影叙事时间相关的重要术语,并阐释电影叙事时间的三种基本形态——本事时间、本文时间以及放映时间的基本特征;其次,分析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所采用的顺序、倒叙、插叙、循环叙事以及平行叙事等叙述方式,指出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如何叙述女性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即以顺序呈现女性成长中女性意识的形成,以倒叙解答女性人物生命中的转折,以循环叙事表达女性生命中困境的重复;最后,围绕《茉莉花开》中相对独立的三个情节与四个女人的故事,对影片的循环叙事展开分析。综上所述,本章探讨叙事时间的安排与女性意识表达之间的关系,提出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在叙述方面与以往女性电影存在异同,既有相承的一面,也有迎合当下受众审美变化革新的一面,尝试性地指出市场化语境下部分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叙事时间策略的优势。第三章主要探讨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叙事的空间问题,本章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介绍学者们对叙事空间理论在电影叙事空间上的运用与剖析,通过分析电影叙事空间的转向进一步研究电影叙事空间的种类,指出封闭性空间与开放性空间为研究女性电影叙事空间提供更合理的研究视角;其次,分析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叙事中的城市家庭和乡村家庭空间;再次,分析电影中的城市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赋予女性电影空间的开放性色彩;最后,分析《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空间。该影片中运用的圆形和正方形画幅具有缩小荧幕画面、聚焦观众注意力的作用。概括而言,本章阐明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叙事空间的封闭性与男性话语权、传统道德、社会事件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女性电影叙事空间的重要视角,并从叙事空间的视角对第二章提到的部分电影再进行分析,为多维度研究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叙事提供了可能。第四章主要解读新世纪女性电影叙事的功能。本章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理论和李扬的故事形态学研究法,分析功能理论运用在女性电影叙事上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其次,在对25部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的文本进行功能划分后,指出中国女性电影的基本功能;再次,分析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功能组合的自由性与稳定性,归纳出“加害”、“缺失”、“难题”和“助手的第一项功能”四个核心功能,并对女性电影进行故事形态学界定;最后,针对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的主要角色,诸如“加害者”、“女主人公”以及“助手”的行动圈展开分析。本章总结出的新世纪女性电影的基本功能、核心功能以及角色行动圈有助于阐明女性电影与非女性电影叙事结构的根本差异,同时为中国女性电影的叙事形态研究打下基础。第五章主要揭示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叙事的交流过程。首先,从精神分析学出发,介绍关于艺术创作的观点,分析梦、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并从“电影即梦”切入,阐述电影精神分析学关于电影叙事交流的论点;其次,指出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探讨女性电影叙事交流过程的可能性和女性电影叙事交流需要的基本要素,即女性电影文本、精准视点、原始意象以及理想的交流场所;再次,以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为文本,重点分析导演与观众的性别、性别化电影语言和电影市场对女性电影叙事交流的影响;最后,对影片《二次曝光》中的叙事交流过程进行探讨,重点研究该影片的叙述形式、观众对电影角色的双重认同和俄狄浦斯情节,进一步解读女性电影叙事交流中电影与梦机制的相似性。本章指出女性电影的叙述过程必须和观众的接受心理相吻合,并解读部分新世纪女性电影为何无法赢得良好票房的原因。本论文从以上五个方面对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进行分析,将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叙事空间作为重点,试图在女性电影叙事功能与叙事交流方面做出创新,将理论与电影案例相结合,力求为中国女性电影叙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