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殖民地时期,东北是朝鲜人的生活圈。在东北的朝鲜人主体性面临着三重困境:从种族上来看是朝鲜人,居住地在中国,国籍是是中国或者日本。韩国近代小说中所再现的东北(当时称伪满洲国),作为殖民地的外部、朝鲜的延长线,为朝鲜人实现定居欲望和展示超越困难的热情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一方面,伪满洲国这一空间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小说的主体作为非主权性的存在向往主权,作为非反抗性的殖民地人却又向往反抗,这种主体性的分裂导致了觉醒,这时不仅是觉醒的空间也是确立主体性的空间。这也为中韩两国文学作品中呈现相对的“他者”提供了条件。本论文主要围绕1920年代到1940年代以伪满洲国体验为题材的作家作品集《萌芽的大地》来研究伪满洲国的他者形象。安寿吉和申莹澈编写的《萌芽的大地》于1941年发表,这本作品集中收录的作品一共七篇:朴英俊的《密林的女人》,玄卿俊的《流氓》,申曙野《秋夕》,金昌杰的《暗夜》,韩赞淑的《草原》,黄健的《祭火》和安寿吉的《黎明》。此作品集作为在伪满洲国发行的第一部在满作家作品集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如此,它还是朝鲜人在伪满洲国定居、开垦、生活的历史凭证。通过分析《萌芽的大地》中收录的作品,可将在满朝鲜人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伪满洲国形象进行分类研究。在满朝鲜人文学填充了朝鲜文坛“黑暗期”的空白,因此被升格为“民族文学”,然而在满朝鲜人文学与日帝伪满洲国政策的关系密切,在这一点上,在满朝鲜人文学也被指责有亲日的嫌疑。但在研究朝鲜文学史用合作或是反抗的两分法评价容易使作品分析变得困难,因此本论文中同时考虑作品内部和作品外部,力图保持客观的态度进行研究。本论文以在满朝鲜作家的作品为中心,将当时朝鲜人眼中的伪满洲国社会还原,从而进一步了解当时东北对于韩国人来说是什么样的空间,以及当时日帝殖民统治时期的时代状况。通过对历史的理解,两国间的交流将更加顺畅。由衷希望本论文对中韩两国的交流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