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以藏象理论为核心内容,奠定了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其中肝藏象被认为是“将军之官”,主谋虑,为“罢极之本”。因而开展肝系疾病理论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黄帝内经》中对肝系疾病的认识颇多,内容丰富翔实,对肝系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症状、辩证论治方法、治则的认识,是中医肝系疾病理论的奠基部分,从古至今都是中医肝系疾病的指导思想。但是对疾病的病名、证候名模糊不清,难以区分。后世医家继承并发展了肝系疾病的理论,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化,积累了雄厚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诸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并未全面系统整理和科学规范肝系疾病。因此对《黄帝内经》中肝系疾病理论的整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使得我们了解到,肝系疾病理论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和完善。将肝系疾病的相关概念放在其发生的时期进行考查,从而能够正确理解、对待中医古籍中肝系疾病相关概念的表述及其所蕴藏的理论实质,加深对中医古籍的理解,明确肝系疾病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可以更好的结合现代临床医学,进行理论创新,给今天的中医临床实践以更好的理论指导,使理论更加有效的服务临床。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整理的研究方法,将肝系疾病的相关概念放在其发生原始时期进行考查。首先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肝系疾病的相关条文进行梳理,分析命名相关要素,确立肝系疾病病名相关概念的表述原则,从而确定肝系疾病病名的基本内涵。其次对《黄帝内经》前后的医学和非医学文献中肝系疾病病名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全面比照和分析考辨,明确肝系疾病病名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对其病名的含义和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并整理总结出肝系疾病病名及相关信息的源流沿革,为后世肝系疾病在理论和临床上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通过对《黄帝内经》中肝系疾病相关内容的整理,特别是对肝系疾病病名进行梳理,得出208个肝系疾病病名,明确命名要素,确定分类原则,进一步选取《黄帝内经》中黄疸、胁痛、鼓胀、痉病、头痛、头眩、积聚等七个临床较常见的肝系疾病病名发展进行考辨,整理出其病名的理论源流及一般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