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米酒,中国传统酿造酒之一,因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以固态发酵方式生产米酒效率较低且品质难控。液态发酵法因质量易控、便于机械化操作,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等方法确定米酒液化、糖化以及液态发酵的工艺条件。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以及气相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TOF-MS)对米酒液态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相关性网络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酒,中国传统酿造酒之一,因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以固态发酵方式生产米酒效率较低且品质难控。液态发酵法因质量易控、便于机械化操作,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等方法确定米酒液化、糖化以及液态发酵的工艺条件。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以及气相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TOF-MS)对米酒液态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相关性网络分析对微生物与风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初步探究米酒的杀菌条件。这些研究为将来提升米酒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米酒液态发酵的条件:液化温度100±5℃、液化时间20 min和α-淀粉酶用量20 U·g-1(以糯米计)是糯米最佳液化条件;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2.5 h和糖化酶用量200 U·g-1(以糯米计)是糯米最佳糖化条件;主发酵温度27℃、主发酵时间9.0 d、酿酒酵母接种量2.5‰、后发酵温度15℃和液料比3.0是米酒最佳液态发酵生产条件;在此条件下,米酒中高级醇含量为260.3 mg·L-1、酒精度为13.0%vol、色泽微黄色、澄清透明、米香、口味纯正,呈典型米酒风格。(2)阐明了米酒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群以及KEGG代谢通路。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米酒液态发酵过程中有92个细菌属和53个真菌属,其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醋酸杆菌(Acetobacter)等是米酒中的优势细菌属;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根霉菌属(Rhizopus)、威克汉逊酵母属(Wickerhamomyces)等是米酒中的优势真菌属。随着发酵的进行,细菌KEGG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呈现先增加后有所下降的趋势。其中,KEGG一级代谢通路主要是代谢(Metabolism)、环境信息处理(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和基因信息处理(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3)明确了米酒液态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随着发酵开展,还原糖不断减少,总酸、氨基酸态氮、酒精度逐渐上升,酵母数目先增多后减少,其数目在主发酵阶段结束达到最大。在发酵过程中检测到72种共有挥发性物质,游离氨基酸随发酵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其中Leu、Glu、Arg、Pro、Ala、Phe是米酒中的主要氨基酸。对米酒中的有机酸进行分析,发现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是米酒中主要的有机酸;感官分析表明,随着发酵进行,米酒风格逐渐形成,酒体趋于丰满,酸甜苦涩等味觉感官指标减弱。(4)揭示了微生物与挥发性物质间的网络作用关系。细菌属与挥发性物质主要呈负相关性,真菌属与大部分挥发性物质呈正相关性。同时,对米酒的巴氏杀菌条件进行初步探究,确定米酒的最适巴氏杀菌条件为90℃处理5 min。
其他文献
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s,IMOs)是葡萄糖单元以至少一个α-1,6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度在2~10之间的寡糖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isomaltotriose,IG3)和潘糖等。IMOs不易被人体消化酶利用,具有低血糖指数特征,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糖替代品。此外,IMOs还可被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分解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抑制肠道有害菌生长
拉格啤酒酵母是我国啤酒酿造的主要菌种。酵母的絮凝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效、便利的产物和细胞的分离方式,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且有助于酵母细胞的回收和再利用。酵母的絮凝受到遗传背景、环境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调控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关于拉格酵母在酿造过程中的絮凝调控机理研究尚不充分,不利于酵母絮凝突变株的选育及酿造过程中酵母絮凝行为的控制。论文以工业啤酒酵母G03及其絮凝突变株G03-10和G03-24为
啤酒是世界上第三受欢迎的饮料,仅次于水和茶。中国占全球啤酒产量的两成,其中工业生产的Lager型啤酒占总产量的90%以上。国内啤酒工业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希望能够降低生产能耗。高浓酿造技术对于啤酒工业意义重大,在工业啤酒生产中应用高浓酿造技术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排放并节约水资源等。但是高浓酿造亦存在诸多不足,高浓酿造中酵母发酵性能会显著下降,同时啤酒风味物质不呈比例增加。目前对于高浓酿造的研究
纯棉织物因吸湿透气、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可降解等优点在服装行业中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但棉织物也存在易起皱变形、洗后需熨烫、不易护理等严重缺陷,影响其服用性能,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扰。为使棉织物达到平整、洗后易护理的效果,生产商会对其进行免烫整理,在整理过程中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折皱回复角增大的同时,织物强力却发生明显下降,影响织物耐用性。因此,在提高免烫整理效果的同时实现高
D-阿洛酮糖作为一种热量低、口感好并且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代糖产品,近年来市场需求激增。自然界中D-阿洛酮糖含量极其稀少,目前工业上主要利用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sicose 3-epimerase,DPE)催化D-果糖发生异构化反应来制备D-阿洛酮糖,其中生产DPE的成本占制备D-阿洛酮糖成本的很大比例。但是现有DPE普遍存在热稳定性差、储存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D-阿洛酮糖的进一步
2’-岩藻糖半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母乳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母乳低聚糖,可选择性地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目前双歧杆菌对2’FL的利用的研究集中在单一菌株利用2’FL的关键酶基因及利用机制,但缺少对双歧杆菌利用2’FL的种属规律以及可利用2’FL双歧杆菌对于健康宿主影响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性分析,评估并比较不同双歧杆菌利用2’FL的能力并进一步
糙米营养丰富,但食用口感较差,改进糙米的加工方法可提高糙米食品品质。本文将糙米的米糠和白米分开处理,对米糠采用挤压膨化和球磨法微细化,另将白米适当粉碎,再把两者混合制得重组糙米粉,加工成糙米发糕。主要研究了经挤压膨化和球磨后的米糠微粉的物理性质、营养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并比较了重组糙米粉与整粒粉碎糙米粉、大米粉在糊化性质、热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以及制得的米发糕品质的差异。首先,通过单一球磨、挤压
羊绒纤维是一种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因产量稀少且具有纤细柔软和色泽温和等优良的特性,在纺织加工行业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虫卵壳是羊绒纤维中难以去除的生物性杂质,因其对染料亲和性较羊绒纤维更高,且在染色过程中易造成染料堆积,染色后会形成局部斑点的现象,大大降低羊绒织物的品质。本论文建立了多酶复配去除羊绒纤维中虫卵壳杂质的全新方法,以几丁质酶、几丁质结合蛋白、蛋白酶和角质酶构成的复合酶降解体系,在较优降解
β-伴大豆球蛋白是由α′(76k Da)、α(72k Da)和β(54k Da)三个亚基组成的一种重要的大豆抗原蛋白,可引起仔猪和其他动物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腹泻、生长机能下降甚至死亡。亚基三聚体中,β亚基最为稳定,不易去除,是主要的营养抑制剂之一,可用于评价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水平。然而,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因此,本研究拟设计一种高效、稳定、简便的β亚基检测方法用于大豆及其副
酪醇是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低高原反应、保护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药理功效。由于其优异的生理活性以及在食品与保健品行业展现的巨大潜力,酪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酪醇的主要制备方法为从植物中提取;但较低的酪醇含量及植物苛刻的生长要求,大大降低了提取的效率;酪醇的产量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发展,酪醇合成途径渐为明晰,改造微生物发酵合成酪醇成为可能。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