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廣徵博學鴻儒,開局纂修明史,至雍正十三年(1735),殿本《明史》书成告竣,明史纂修歷時半個多世纪,時间之长,爲歷代官修史書之最。其間監修、總裁、纂修官多次調整、變换,成果由單篇成稿,匯爲长编,又復經删潤。而每一階段産生的作品,都具有前後承襲的關係。《明史》中的《藝文志》,包含康熙二十年(1681)前後成書的尤侗《明藝文志》五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左右成书的黄虞稷《明史藝文志稿》、康熙四十一年(1702)熊赐履進呈416卷《明史》中《藝文志》五卷、雍正元年(1723)王鴻緒進呈《明史稿》三百一十卷中的《藝文志》四卷,以及雍正十三年(1735)張廷玉進呈《明史》三百三十二卷中的《藝文志》四卷,這是明史纂修四個阶段中相繼産生的五部藝文志,時間上先後顺承。论文主要探讨诸家《明史藝文志》成稿之間承襲關係。黄虞稷《明史藝文志稿》成书较早,对後來《明史藝文志》纂修的影響最大,故論文首以《明史藝文志稿》爲論述对象。又黄氏《千顷堂书目》與《明史藝文志稿》之間的關係是《明史藝文志》纂修的重要课题,闡述二者之間的区别與聯繋是論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千顷堂書目》现存抄本较多,版本複雜,從中確定最接近原貌的本子是探討各種問题的基礎。論文通过比对成書较早的吴騫校杭世駿抄本與文渊閣《四库全書》本《千顷堂書目》,認爲吴本《千顷堂書目》在條目注文、條目有無以及與《經義考》相關引文对應上,明顯優於《四庫全书》本《千顷堂书目》,更接近《千顷堂书目》原貌,後者經過传抄,改變的痕跡更加明顯。论文第二章全面计论《千顷堂书目》到《明史藝文志稿》的遞變,從文本修訂、條目有無、條目類屬、條目時代、條目次第、條目注文诸方面比较《千顷堂书目》與《明史藝文志稿》的差異。此外,還專門论述了二书史部地理類、集部别集類産生的變化。论文指出,黄虞稷進呈《明史藝文志稿》後,史館人员又作了進一步的修潤,這體现在京大寫本的文本刮削上。在條目有无上,據统計,《千顷堂书目》獨有的條目爲4766條,《明史藝文志稿》獨有的則爲535條。在條目類属上,筆者總结古書歸類不同或不當的原因多條,認爲因編纂目録者於所著録的典籍未能一一目驗,名實之間難以考見,從而造成條目歸類的失誤最爲普遍。而《千顷堂书目》與《明史藝文志稿》涉及四部219個條目歸類不同,且後者优于前者。在类目設置上,二书主要借鑒焦竑的《國史經籍志》,相较於《千顷堂书目》,《明史藝文志稿》二级類目、三级類目的設置都與《國史经籍志》更爲相似。可以説,虽然在具體條目类屬上,《明史藝文志稿》的調整明顯優于《千顷堂書目》,但在類目的設置上,前者反而因循過多,創新不足。在條目時代歸属上,论文分析了補史志目録对於所收人物限断的界定,通过二书所载元明易代之際的作者分析,可知《明史藝文志稿》一以人物生卒年爲定評,無论入明仕進與否,都歸之於明代,而《千顷堂书目》並未徹底地区分。《千顷堂书目》中不知时代与撰人的條目,《明史藝文志稿》亦有所考證,并作出调整。在條目序次上,《千顷堂书目》《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排列顺序基本相同,但也有相異之處,论文从多個條目整體調整、單個條目調整、以類相從的條目調整等方面進行计论,可知,《明史藝文志稿》对一些作者生平作了進一步的考證,对一些條目位置作了更加合理地調整。在條目注文上,对於《千顷堂书目》中有關作品内容的小注,《明史藝文志稿》進行删減或删除;而对於与作者生平相關的小注,《明史藝文志稿》則一在不影響文意的情況下删減個别字词,二是有改正事實有誤的小注,三是增加了一些有關作者生平的小注。《千顷堂书目》《明史藝文志稿》集部别集类條目衆多,序次差别大,论文討論了二書别集类獨有的條目,考察了《明史藝文志稿》别集类條目的排列,發现《明史藝文志稿》别集類條目具有以仕進与否、官職性質、官位尊卑等標準進行排列的特點。除此,尚有以家學渊源、學术交游、地域特征等爲依據進行條目排列。《明史藝文志稿》中的集部小注多数来源於《千顷堂書目》,同時在小注的内容、格式等方面又参考其他文獻,作了進一步的修訂、補充。《明史藝文志稿》史部地理類较之《千顷堂书目》所载郡縣志书少而精,但涵盖全面,主要著録了府一级的志书。第三章則是論述黄虞稷《明史藝文志稿》到熊赐履《明史藝文志》産生的主要變化。熊赐履《明史藝文志》五卷删去了《明史藝文志稿》所附的宋、遼、金、元四朝藝文,只保留了明人著述部分,并在序文、條目、小注等方面作了较小调整。二书前後承襲關係明顯,故論文以列表形式将二书歧異之處標明。第四章討论王鴻緒《明史稿藝文志》的形成。王鸿緒在编纂《明史稿藝文志》時,除了部分類目参考《經義考》之外,其據以裁閲的主要是黄虞稷《明史藝文志稿》与尤侗《明藝文志》。在類目設置上,《明史稿藝文志》兼收二家之长,同时又有所改變。在條目著録及排列上,則主要借鑒《明史藝文志稿》,同时对條目進行精簡、歸併、調整。而後來殿本《明史藝文志》,則在此基礎上略加調整,編爲成稿。综合正文所述及附録資料,《明史藝文志》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明史藝文志》的遞變过程,基本上可以有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