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遗产是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特有印记,是人类所共享的宝贵财富、世界共享的遗产。遗产地所在的国家、地区政府和居民有责任替全人类保护好这些财富。世界遗产地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遗产项目也往往最能展现所在区域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去认识它的魅力。在这种意义上,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应该并行不悖。世界遗产作为高品味的旅游吸引物,涵盖了标志人类和环境共同进化发展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方方面面,具有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是促进遗产旅游发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一项数字显示,早在1998年,全世界就有近5亿人游览了552个世界遗产地。在中国,随着“申遗热”的兴起以及遗产数量的增加,推动了世界遗产旅游的热潮。由此伴随着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引发的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管理问题、遗产旅游开发问题等,也引起了遗产旅游研究的热潮。随着世界遗产研究的深入,遗产旅游和保护也正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由于世界遗产包含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类型,其遗产资源特色差异较大,旅游保护和开发方式也不尽相同。本论文有针对性的选取“山地型世界遗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类型遗产的国内外相关状况研究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山地型世界遗产地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并选取大川河旅游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大川河旅游区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四川大熊猫自然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雪峰为主体,具有资源类型多样,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因子多元等资源特点,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旅游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的研究将对未来大川河旅游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本论文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遗产旅游、山地旅游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应用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其次,界定了遗产旅游的相关概念、遗产保护的演变历史,分析了山地型世界遗产地的概况、资源特征以及价值评价,并丰富了山地型世界遗产地保护的内涵。再次,阐述了山地型世界遗产地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构成要素。基于山地型世界遗产地的基础研究,总结出在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存在的矛盾。就主要矛盾提出了基于时间、空间、关系纬度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三元模式,探讨出一种保护和开发之间均衡发展的途径。最后,结合大川河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了旅游区构建旅游开发模式的条件,并基于保护性旅游开发三元模式,提出了旅游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综上所述,论文从多维角度阐述了旅游开发中需要处理的三元结构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证结合的研究,探讨的山地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三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避免旅游开发中产生负面影响,对此类型的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具有积极作用。